三一七、洛阳独步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一七、洛阳独步 (1 / 2)
        回来之后,我就把曹植留给我的短笺烧掉了。虽然纸上没有任何称呼和落款,外封上也没有印玺,留下毕竟有风险,想了想还是觉得烧掉比较好。不过曹植给我的建议,我却郑重地考虑起来。

        随着“赐婚”这件事的阴影逐渐过去,我这几天本来就在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才好。从皇宫大狱出来之后,我的给事中官职虽然没有被剥夺,但已形同停职。本来给事中这种官职是应该固定上朝,随侍在皇帝左右,参与评议朝政,是很接近权力中枢的荣誉职位。但我出狱之后便被要求在家反省,再没能被召入宫中当值议事。这样下去的确不是办法,一直被闲置不是没有可能。对于我这个年纪和资历来说,五品给事中,这官职本来算挺高的。曹丕要是有意废了我,还真不用动刀动枪,只要不再委以重任,就这样让我闲个三年五载,我好不容易积蓄的那一点名望便足以消耗殆尽。但我却不能等上三年五载,在洛阳游手好闲地过日子,放任自己逐渐沉寂。

        该如何寻找出路,我想了很久。曹植建议我离开京师,外戍边陲,不啻为一条可行之路。我跟曹叡的关系,大概是曹丕对我由宠信转为厌弃的一个主要原因,包括可能会被他得知的我与曹植的几次私下会面、惺惺相惜。我并不后悔,也不责怪这两位王爷耽误了我的前程。但反过来考虑,如果我前程光明,特别是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再立军功,对于日后必然是大有帮助的。我不能干等着曹丕过世。这三年多的时间如果白白荒废,对我自身也罢,对曹叡也罢,都没有任何裨益。

        打定主意之后,我先是找到时机,跟夏侯霸商量了一下。夏侯霸在大体上支持我的想法。他觉得按照我目前的情况来看,留在洛阳朝堂,赋闲的可能性极大,不太可能受到重用。但若是想要出京任职,特别是想要担任能有立功机会的军职,曹丕会不会同意,却也很难说。他建议我先不要着急,静下心来等一段时间,说不定能够找到机会。在这段时间,不妨多下点功夫在学问上,多跟洛阳的士人来往,若能提高名声,也可挽救因为“抗旨不遵”带来的名誉损失。

        夏侯霸的建议与曹植的部分建议不谋而合,我决定听从,在“外调”一事暂时没有机会的情况下,开始在才学方面下功夫。我的文才比较一般,几年下来,要学着这个时代的人写篇赋作首诗不成问题,但要写出让人惊叹的词句还是差得远。汉末魏晋文人辈出,群星璀璨,要跟这些千古成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们比诗词歌赋,我还没这么不自量力。我量身定做为自己确定了三个主攻方向——论史、绘画、还有下棋。

        我学的现代围棋因为占了棋盘大小的便宜,和这个时代的人对弈基本上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不是顶尖高手轻易赢不了我。论史则是我的个人爱好。我本来就喜欢历史,尤其古代史,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自己看了不少史书,对于秦汉、甚至更早的春秋战国,我的知识储备都还凑合过得去。加上了解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脉络,视野比较开阔,谈论起来给人一种见解独到的感觉。至于绘画,包括书法,同样也是因为我学习吸收了后世一千八百多年的发展,在构图、题材、笔法等各方面都与当代的人不太一样,看过的人都觉得耳目一新。可以说,凭借“标新立异”这一点,我迅速在洛阳的士人当中树立起自己的风格,打开了知名度。

        最开始的努力充满了艰辛。夏侯家作为武将的印象根深蒂固,文人名士都不把我们列入交往范围。我靠着频繁拜访蒋济,慢慢打开局面。蒋济在南征的时候与我朝夕相处,我对他的印象要好于辛毗。总觉得蒋济更为真诚一些,而辛毗用现代语言来说,套路比较深。再说南征期间我跟曹叡遇到好几次不正常状况,我们两人私下也讨论过,觉得蒋济和辛毗这两人值得怀疑。只有他们是曹丕亲选的谋士,也只有他们有可能暗中对曹叡动手脚。而这两人当中,辛毗比蒋济更为可疑。

        回京之后我一直没怎么跟蒋济来往,突然上门拜访,他起初对我也略怀戒备,我看得出来。但我这次是打定主意想要获得士人的认可,一改之前的作风,厚着脸皮寻找各种借口登门拜访,并且抓住各种机会展示自己。随着拜访次数的增多,特别是蒋济发现我棋艺高超之后,他开始对我产生兴趣。我们时常在对弈的时候谈论《史记》《汉书》,追忆前朝旧事,品评历史人物,他对于我年纪轻轻知道这么多颇为惊讶,有时也称赞我见解独到。而我也从与他的交往谈论之中汲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谈话的水平。慢慢地,我能感受到我在蒋济心中评价越来越高,他开始邀请我参加一些文人聚集的场合,将我介绍给陈群、钟繇、华歆、苏则、卫臻等一些颇有名望的朝廷官员。我知道我的目的达成了。

        在努力挤进士人圈子的同时,我也没忘记自己的本质是武将。每天早晚练习武艺是最基本的。平日里有空,我不时跟着夏侯霸到北军五营去转转,找南征时跟过我的屯骑营将校们喝酒叙旧,有时候还请他们去回香阁寻欢作乐一下。在他们面前,我不是给事中,而是六品将兵都尉,是带领他们出生入死的统帅。他们几乎所有人都因为这次南征的功劳获得了奖赏和提拔。而他们知道能够立功受赏,都是我这个统帅的功劳,他们对我十分敬重。特别是文钦,他是南征回来之后升迁步子最大的一个,自然也是表现得最为热情的一个。

        这么一来,我这个赋闲在家的人,反倒比之前更为忙碌了。随着局面渐渐打开,我在文武两方面都有收获,一改之前的颓势,风评扶摇直上。这一次我吸取教训,不像南征回来那时一样,别人一吹捧便昏了头,小心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蒋济等年长的士人面前保持谦逊低调的姿态,愈发赢得他们的好感,得以频频出入士人聚会的场合。经过几个月的刻意经营,这个冬天,我为自己赢得了“博学多闻、见解独到、谦逊律己、文武全才”的好名声。我的绘画获得了比较高的评价,棋艺更是被誉为“洛阳独步”。这个评价当然有些夸张了,但有时候,别人愿意给你夸大其辞的盛名,也是认可的一种表现。

        在我的苦心经营下,黄初三年就这样过去了。孙权在十一月间派陆逊、朱然等人对江陵发起了攻击,试图夺回江陵这个重要的堡垒。孙权动员了水陆军队共四万多人,号称十五万大军。从动员的兵力上能够看出,他还是积蓄了一定的力量,想要一举拿下江陵。曹丕迅速反应,动员了淮南的曹休、张辽、荆州的夏侯尚、文聘等人支援。江陵城的夏侯尚坚守城池,陆逊等人尚在围城之中。战火并未影响洛阳辞旧迎新的气氛。前线将士与后方君臣一道迎来了黄初四年的正月。

        正月十二这一天,是我跟曹叡在新年的第一次幽会。我们已经有半个多月没见过面了。年末年初,事务繁忙。他身为皇子和亲王,需要频繁进宫参加各种庆典和祭祀,分身乏术。我同样也要走亲访友,忙得没有一天是闲在家里的。本以为整个正月里怕是都难以见面,没想到他让毌丘俭借着来给我拜年的机会带话给我,正月十二可以与我相见。时隔半个多月,我们二话不说便直奔主题,尽兴之后才裹着皮裘依偎在一处,静静地听马车外落雪的声音,仿佛天地万物皆已沉寂,唯有飘雪的声音与我们同在。

        “冷么?”我问。

        他轻轻摇头:“不冷。只是有些遗憾,躲在车内像做贼似的,不能看外面雪景……”

        我摸摸他的头发,心里也未尝没有遗憾,只好自我安慰:“总会有不需要躲躲藏藏的那一天。即便不能光明正大昭告世人,至少,在自己家里秘密相会,总能做得到吧。”

        我想的是不久的将来,等到曹丕去世、曹叡登上皇位,我们就能比较正常地相会了。在这荒郊野外的,跟约炮一样的幽会,我总觉得对不起他,心里也有那么一点别扭。他却叹了一口气,轻声道:“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我无语。沉默片刻,他努力调整心绪,拽了拽我的衣袖:“叔权,我现在就想跟你一道看雪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