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九七、相亲(上) (1 / 4)
回到洛阳之后的第一个晚上我几乎一夜失眠,很担心第二天起来就会被曹丕叫过去宣布婚事。然而没想到,随后好多天,日子都风平浪静,什么消息都没有。
所有人都在休整,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这些出征的将官需要好好放松,军队也同样需要休整。经历了长达半年的远征,军队已经疲态尽显。回过头去看,即便当时前线无法取得进展,我们能支撑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现在大捷而归,中央禁军各归各营,从西北调拨过来的军队在城外临时安营扎寨,兵员的重新统计是首先要做的工作,其次就是赏赐和安抚。当然,这些事情都用不着我来管。
实际上要说的话,我是闲下来了。不光是我,跟我差不多级别的军官们也都闲了下来。因为我们事实上并没有兵权,只有临时的指挥权。北军五营原本就是中央禁军,现在重新回到中领军和中护军的统一指挥下,我们手上的兵权自然也跟着被收回。因而屯骑营的事,现在已经跟我没关系了。反而是文钦这类基层军官,仍然跟军队在一起,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繁杂的日常军务,忙得团团转。
只有张郃仍然保有对麾下军队的控制权,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中央的兵力,只是临时调动加入南征,仗打完了就依然要回长安去。不过听说没有那么快动身。张郃希望疲惫的军队能够暂时休息一下,曹丕同意了。西北现在局面稳定,也没有兵力不足的消息传来,让张郃跟他的两万多名士兵晚点回去问题不大,曹丕应该是这么判断的。
这样一来日子竟然悠闲起来了。一连好多天,我几乎每天都有饭局、邀约、聚会,不是我请别人就是别人请我。南征半年多,我和军中一批年龄相仿、官阶相近的人结下了同袍之情,大家轮流坐庄,经常聚在一起吃饭闲聊,或者一道去城外走走,郊游打猎一展身手,俨然形成了一个“朋友圈”。我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人脉、资源、社交圈,一改从前避之唯恐不及的心态,积极融入进去。二十一世纪那种组团打游戏、喝扎啤吃烧烤的社交方式已经彻底离我远去。现在我身边的小伙伴们,玩的是骑马射箭、比武打猎,以及在一块作个赋、下个棋、弹个琴什么的。我必须适应这样的环境。
半个多月过去,我完全没闲着。我在南征中立下的功劳被越传越夸张,原来的亲戚朋友熟人争相前来向我道贺,祝贺我立下大功、出人头地。我起初还能保持一定的谦虚心态,总被他们这么吹捧,自己也慢慢觉得有点不太一样了。那种戒骄戒躁谨小慎微的心,因为这些吹捧,也因为传说中的赐婚一直不见动静,不知不觉间已经淡化,我开始放任自己享受社交带来的乐趣。唯一让我感到郁闷的,就是见不到曹叡。
自从回来之后我就没单独见过曹叡,这让我很是郁闷,也很是憋屈。我不知道曹叡是怎么想的。自从那天宴席回来之后,他就没有跟我联系过。我试着派人去邀请他来“做客”,也都被拒绝。更离谱的是我到他的王府竟然也见不到他!不是说他不在家,就是说家中有客人不方便。我专程去过两次,还有一次是顺路碰碰运气,都被拒绝。我无法辨别他这些口实的真伪,也因为屡次被拒而无法再去。无奈之下,只好写信让杜三亲自带过去,并当场等着拿回信。这一次总算是有结果了。
我写的信不长,他的回信同样简短,只短短几行——“君意已知,不疑有他。只如今诸事不便,劝君暂且忍耐。待君封赏,必当面祝贺。”
这封信无法解我的相思之苦,只能聊作慰藉。我不是不知道曹叡在顾虑什么。他身边王府里,一定有曹丕的眼线耳目,而照他的意思,我身边、夏侯府,未必就没有。我们南征的封赏尚未确立,他担心在这个时候如果闹出事来,影响我的前程。我感激他这份心意,却也为他的隐忍而郁闷。说来说去,或许还是我们不够强大的缘故吧。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真需要加官进爵的封赏。不过,虽然财物赏赐了不少,官位晋升的命令却迟迟没有下达,不知道是在拖延些什么。这种事也不能着急去打听,只能耐心等待。南征的胜利果实如此耀眼,倒不愁曹丕赖账。
在社交和等待中日子过得飞快,中元之后又过了两天,曹丕宣我进宫了。
老实说我有种“总算等到了”的感觉。纵然不愿意面对极有可能成真的“赐婚”传言,一直没有消息却也不同寻常,心里七上八下非常忐忑。因而接到宣召,我忙不迭整理衣冠,跟着传令内侍入了宫。在后宫的花园里等了片刻,终于等来曹丕,他却不是一个人来的——跟他一起来的有曹叡、曹礼、曹霖三个儿子,另外还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孩,我没有见过。
我没想到曹丕不是单独来跟我见面的,特别是看到他还带着曹叡,心中颇为吃惊。脸上不能表现出来,只能赶紧行礼,恭恭敬敬道:“臣夏侯称叩见陛下!”
曹丕“嗯”了一声,笑道:“让叔权久等。起来吧。今天叫你过来没什么要紧的事,只是想让你们几个年轻人一道聚聚。到凉亭里来坐吧。朕的临汾公主,你还不曾见过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