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四八、先主来书 (1 / 4)
按照事后辛毗的解释,他之所以做主同意了潘璋的要求,让他率领麾下水军进驻百里洲,是打着另外的主意。江东的目的是让潘璋来监视我军行动,顺便死守住百里洲不放手,那我们同样可以反过来加以利用。潘璋在我们身边虎视眈眈的同时,他自己也在我们张开的虎口之中。辛毗认为潘璋人手很少,一旦情况有变,我们要拿下他和他的水军,并不困难,到时候反而可以把他作为人质,用来威胁江陵城的朱然。听了他的解释,曹仁表示赞同,蒋济也没有反对。于是潘璋的三千水军代替了原本要进驻的文聘,就这样跟张郃的一万步骑兵,一同驻扎在百里洲上,形成了吴魏两国协同作战的奇特景观。
这景观前所未见,我也不知道这算是怎么回事。感觉自从我进了武昌城,历史便悄然发生了变化。遇刺受伤、被迫退出前线的陆逊,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这场本来应该由他主导的吴蜀夷陵之战,还能回到原本的进程上,获得原本应该得到的结果吗?我觉得很有难度。那么这场战争走向何方,我就真不知道了!
在百里洲和潘璋发生冲突的事,包括辛毗做出的决定,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星寰。星寰觉得辛毗这样考虑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固然可以仗着人多硬把潘璋赶走,但那样做等于跟江东公开翻脸,弄不好双方都会见血。留下潘璋虽然是个隐患,眼下和江东之间的和平相处也只是表面上的,但毕竟还有一个刘备在江陵城外逡巡,主力部队尚未受到决定性的打击。我们和江东,其实谁都不合适在这个时候翻脸。
其实比起辛毗的策略是否正确,我更加担心的是这场完全变形的夷陵之战会如何推进。然而这个问题,却没有任何人能够回答。星寰给我的建议是暂时不要接近百里洲,不要过多地和东吴、蜀汉的将官接触,以免有人认出我来,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他没有告诉我该如何在接下来的战役当中表现自己、赢得战功,而我也不好意思再问。毕竟我也不想给星寰留下一个对功劳名望孜孜以求、急功近利的印象。
不过避免接触这一点,我确实做到了。黄权归降之后,很顺利地说服了李宏和其他的蜀军将官。曹仁将俘虏的蜀军士兵和下级军官送回襄阳安置,只把黄权留下来带回中军。曹仁这么做,也算是对黄权提出的条件有个交代,避免让他站在对蜀军作战的第一线。自从黄权投降之后,我一直避免跟他单独打交道。我对黄权这个人有点印象。以前在蜀汉的时候,我跟他应该在一些大场合见过几次面,似乎关兴还曾经把我介绍给他。虽然不保证他一定能记住我这个小角色,以防万一,能不接触还是不接触比较好。
接下来的几天都在调整之中。张郃那边忙着巩固百里洲阵地,休整军队,也忙着处理和潘璋之间的关系。从这几天听到的消息来看,潘璋的进驻果然在两军之间造成了一定的问题,双方士兵经常会产生摩擦,但在张郃的压制之下,暂时没有酿成大的问题。张郃自己并没有驻扎在百里洲上,他让儿子张雄负责百里洲大营,自己则回到岸上,调整了大营的位置,向前线的方向推进了十里。曹仁的中军营这边,主要的任务则是搜集情报、分析战略。对于下一步该如何进行,辛毗和蒋济的意见似乎并不一致,导致接下来的行动安排迟迟没有决定。当然,意见不一的原因,也包括吴蜀两方的动向。
这天下午曹叡把我叫了过去,告诉我说,蜀汉皇帝刘备派人送来了一封檄文。
“……檄文的内容无非声讨我军,责备我们出、出师无名,谴责父皇接受禅让……诸如此类的。大将军自然不、不打算理会,不过辛大人和蒋大人……都认为应当回信。两位大人目前正、正在起草回信,他们建议以、以我的名义作为回应。”
我点了点头:“你是皇子,又被任命为监军,从名义上来讲,你的地位确实在大将军之上。以你的名义来写回信,也是合乎情理的。”
他轻轻“嗯”了一声,不说话了。我等了片刻,见他沉默不语,便问:“怎么?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我……”他犹豫道,“我不知道以我的名义写这、这样一封应答文书,父皇知、知道了,会怎么想……”
他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曹丕不喜欢曹叡,这件事大家都不是毫无感觉的。这次这个“皇子监军”,本来就很让人想不通。以曹叡的名义写回信给蜀汉皇帝刘备,虽说在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在曹丕的个人感情上有没有问题,实在很难说。以曹叡对自己父亲的了解,他当然会感到担心。
“那……是不是建议辛大人他们将刘备的文书递送进京,请陛下来回复呢?”
“不、不行的,时间太长,总不能等那么久。”他叹了口气,“我也不能拒绝。这提议本身,并、并无不合情理之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