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腊八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十六、腊八 (1 / 2)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不紧不慢地过着,建安二十三年的冬天很快就过去了。

        邺城的冬天比我想象的要寒冷,听红印他们说,今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提早了十天左右,气候更是格外寒冷。我本身并不怎么耐寒,对于在这个时代过的第一个冬天就如此寒冷这件事,心理准备不足。天气一冷,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我,和这些从小过着没有暖气没有空调没有羽绒服生活的古人,在耐寒体质上表现出了明显差异。我总觉得好冷,虽然我的身体可能没有那么冷。这个身体到底比我的灵魂更适应这种生活条件。

        因此整个冬天,所有邀请我出去踏雪郊游的活动我一概谢绝。大冷天的干什么不好?骑着马跑到树林里河岸边去赏雪,不是闲得慌么?只有一样室外活动我可以接受,就是练习武艺。除了不得不练之外,体育运动可以让身体暖和起来,这也是我愿意接受的主要原因。

        室内活动因此成了我的最爱。这个冬天我过得还蛮悠闲的,除了在陈庆的指导下继续练武,我的空余时间都用在了刻苦读书上。我必须恶补一些我从前欠缺的国学知识,以便提高自己谈话的水平和层次。古人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哪怕学不会像他们那样出口就是典故,至少也得稍微能听懂他们什么意思。尽管现在我还用不着这些,但总有一天是会用上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越来越接受自己重生在这个时代的现实。回家的希望已经渺茫了,我也就渐渐地不再去想这件事,转而将时间和精力放在眼前力所能及的地方。有一天如果能回去,我自然也很高兴。但如果真的回不去,我也只能接受现实。人类的适应能力是极强的,我如此鼓励自己。

        确实,人类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当我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觉得以前早上睡到八点晚上熬到凌晨的作息时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当我习惯了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是练武、读书、拜访朋友,就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以前整天忙忙碌碌早出晚归的好像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当然我也必须感谢我的“人物设定”。要不是生为夏侯渊的儿子,不小心当了个普通老百姓,估计日子也没有这么悠闲,本来面目大概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我感觉身边的一切事务,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全都重新回到轨道上来了。杜三的身体在静养了一个月之后终于康复。他重新回到我身边,依然负责照顾我的生活起居。红印虽然看起来比杜三赏心悦目,但我还是不习惯让一个妙龄少女来近身服侍。如果我没记错,这种大户人家少爷房里的丫头婢女,基本上也可以等同于侍妾。《红楼梦》中的袭人就是典型。我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还是趁早和红印她们划清界线比较好。

        重返工作岗位的杜三比以前更加尽心尽力。谈起乔安那件事,我们两人都心有余悸。我跟夏侯霸商量,给了杜三一笔赏赐,算是对他的奖励。杜三感激万分。夏侯霸说杜三这一类人,实际上属于家养奴隶,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甚至可以随意赠送或者买卖。能得到这样一笔赏赐,对他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分。我听了十分惊讶。我觉得既然是我害他受伤差点送命,怎么着也该算工伤,赔偿一下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夏侯霸也说,贴身的人要忠心可靠,给些赏赐也是应该的。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觉得对杜三很过意不去。好在他的身体恢复得还不错,并没有留下后遗症,多少安抚了我心中的愧疚。

        另外一个伤情恢复的人是曹洇。她的腿在静养了一个多月之后,总算能够行动如常了。这段时间我恪守诺言,十天就去探望她一次,有时候带上李夫人,有时候叫上曹叡,还有一次是跟夏侯霸夫妇同去的。总之我尽量避免单独跟她见面。说白了我还是自私的。我不想一味迁就曹洇。我觉得我跟她终究合不来,她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让我把她当成妹妹还差不多。另一方面我又很害怕她对我、对夏侯称的那份赤诚真心。我担心如果给了她希望或者不小心让她误会,那么她可能真的会死心塌地等着我接受她。如果我能坚守住底限,也许还能让这件事慢慢有个转机。

        一切全都上了轨道,一切又全都悬而未决。曹丕以乔安事件为突破口,又在许都的宫殿中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大不小的清理活动,听说查办了不少天子身边的人,罪名多半都是暗通反贼一类的。加上年初的叛乱事件,我猜许都朝廷中即便还残留着反对派,大概也是凤毛麟角了。曹丕正在不动声色而脚步坚定地走向那个注定属于他的皇位。

        我跟曹丕父子的交情,也在平淡的日子中稳步发展着。今年降雪多,天寒地冻的,大家谁也不愿往外跑,待在家里又无聊。因而三五不时,总会有人出面召集几个同辈朋友聚一聚。随着我越来越习惯这个时代的生活,我也开始参加这种古代的社交活动,尝试着慢慢扩大交际面。我发现秦朗很喜欢跟我套近乎,但凡是他举行这类活动,一定会来邀请我。我也不知道他是看中了我什么地方,总之他愿意邀请,我也不太推辞。这人说话直来直去,为人又热情活泼,很会调动场面气氛,跟他混在一起倒是不无聊。只不过他身上那种公子哥儿的毛病,倒是比曹叡这个正牌的曹家大公子还要明显。

        我去的次数最多的,还是曹丕的太子府。当然,我多半不是去见曹丕的。自从登堂拜母之后,曹叡对我明显更为亲近,在我面前也越来越放松自在。他还有一个妹妹名叫曹清,比他小两岁,因为甄夫人身体不太好,多半时间都由李夫人帮忙照顾。我见过那小姑娘几次,出落得十分清秀可爱,只是跟她哥哥差不多,也不怎么爱说话。

        去的次数多了,有时曹叡便留我一起吃饭,或者跟他一起上课读书。夏侯霸虽然对我的武艺锻炼很上心,但并不在意读书这件事,更没有费心思为我找专门的老师。对于在二十一世纪经历过寒窗苦读十六年的我来说,也不想再体验重返课堂的痛苦。不过能有机会跟曹叡一起旁听当代大儒讲课,也是难得的机会,我不想浪费。曹丕虽然不让我当曹叡的伴读,实际上我也算是他的半个伴读了。有人跟我一块上课,对我来说,经学大儒的讲解听起来似乎也没有那么枯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