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登高 (1 / 3)
重阳节的风俗“遍插茱萸”和“兄弟登高”,因为唐人的诗,让我们这些两千年后的后世之人也能广泛了解。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往往举家出游,一同到城外的高处,登山野宴,采摘菊花,倒有点秋游的味道。而且这种活动往往是以大家族的形式举行的,因而更显得热闹。
这一天,我见到了夏侯家的不少亲族。我三个月来一直处于闭门不出的状态,夏侯霸和李夫人出于让我安心静养考虑,也刻意谢绝亲友探望,基本上我对夏侯家的亲戚处于完全不认识的状态。现在我的“失忆之症”算是确诊下来,也公认短期之内无法治愈,亲戚朋友纷纷对我表示同情和鼓励,我也得以正大光明地重新认识他们。
一道出城登山的队伍当中,大都是些同辈的堂兄弟、表兄弟、宗族子侄,还有各家的夫人带着年幼的小辈们,很少有父辈的身影。虽然北方已经安定,但夏侯家的成年男子还是常年征战在外,将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们留在后方邺城。就连已经六十多岁的曹操,也都是每战亲征,把后方留给儿子曹丕镇守,一年之中多半在外。那些镇守四方的领兵之将,就更少能与家人团聚了。
我和夏侯霸算是家里年纪最大的男子,自然要骑马在前引领。两位夫人还有两位嫂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分别乘坐马车,由仆人和婢女随行,还准备了一些酒水和点心。我们出发没多久便遇到一辆马车,见到我们就停了下来。从车上走下一个大约八九岁的孩子,长相十分精致,冲着我和夏侯霸行礼,口称:“见过两位族叔。”
“原来是玄儿。”夏侯霸拉着我下马,亲切地问那孩子,“是否同去登高?”
“正是。我与母亲还有妹妹一道出城。本想着定会见到叔祖一家,只是今日巧了,尚未出城,便即相见。两位族叔近来可好?”
“好、好得很。待我二人先与夫人相见过,再与玄儿一叙。”
夏侯霸说罢,便带着我去向马车中的妇人行礼问安,隔着竹帘寒暄了一番。马车里坐着的除了一个年纪与我家的曹夫人相仿的妇人之外,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生得也是明眸皓齿、粉雕玉琢,一看就是个美人胚子。我听夏侯霸称呼那位妇人也是叫“曹夫人”,便猜测这家人可能也是夏侯家和曹家的姻亲。
两家人相互行礼相见是个十分繁琐的过程。等到那个少年重新回到马车中坐下,两家人合作一处继续朝城门走去,夏侯霸才轻声对我说:“这是奋威校尉夏侯尚的家眷。夏侯伯仁是父亲的子侄辈,与你我兄弟平辈,他的夫人乃是中坚将军曹真的妹妹。伯仁的长子就是你刚才见到的玄儿,年方十岁。车里的是他妹妹徽儿,今年该是六岁了。”
夏侯玄这个名字让我感到十分熟悉,似乎是魏晋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我记得以前看过介绍魏晋名士的书,此人名列其中,而且被《世说新语》大加称赞,称赞的原因之一是外貌出众。看这孩子小小年纪就长得这么好看,日后只要不长残,一定会是个令少女疯狂的大帅哥,史籍所言不虚啊。
我们兄弟骑着马在前面闲聊,女眷们的马车跟在后面,出了城北广德门,朝西北方向走了不远,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山前。众人纷纷停车下马,相互交谈登山,气氛很快便热闹起来。山不算高,但草木苍翠,又能远眺漳水,回望邺城的铜雀三台,风景确实不错。山上除了我们这一群人,还有不少官宦子弟,众人都衣着光鲜,一派热闹。
男子下马、女眷下车之后,我一直跟李夫人在一起,搀扶照应她。李夫人明显很高兴,问我最近练武进展如何,又问御医住家治疗是不是有什么起色。我一一回答,她听了愈发露出高兴的神色,反复叮嘱我还是身体要紧、如果吃不消就不要勉强。我听在耳中,暖在心头。不管怎么说,即便她是别人的母亲,却是真心实意地关怀着我,多少也能舒解我在这个时代孤独无依、孑然一身的寂寞。
等到了高处,李夫人便让我去跟着夏侯霸一道,她自己则同夫人和嫂子们在一处。夏侯霸带着我四处走动,寻找认识的亲族朋友。山上官宦子弟不少,有些人夏侯霸认识,有些他也不怎么认识。遇到同为夏侯家的亲族时,他必定会帮我介绍。不过这些人也有很多,我即便努力记忆,一下子认识这么多人,也还是觉得脑子不够用,很快就晕头转向了。我瞅准机会,跟夏侯霸说我有点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得到他同意之后,我赶紧找了个背阴处坐下,暂时离开这令人疲惫的社交场合。
刚坐下没一会,眼前忽然一花,有什么人蹿到我面前。随即,一个脆生生的嗓音响起,却是个女孩子的声音。
“夏侯称!今天总算让我抓到你了!”
“啊?”我茫然地看着眼前这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这姑娘穿着一身红色的裙装,身材不算高,有着一张圆润的鹅蛋脸,头发用同样鲜艳的红色发带扎成两个发髻。双手叉腰柳眉倒竖,看起来像是在生气的样子。而且很显然,是在生我的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