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践行家宴 (1 / 5)
如果我没记错,夏侯渊的确是在这场汉中争夺战中兵败被杀,具体地点是在定军山,被黄忠阵前斩杀,连尸体都葬在了蜀汉。这场战斗很有名,不仅史书有详细记载,还成了戏曲的好题材,直接导致许多人对夏侯渊心怀偏见,认为他不过是个徒有其名的“白地将军”,发迹完全是靠与曹操的姻亲关系。实际上我对这种看法并不赞同。汉中之战,曹操自己就很懈怠,完全是以“鸡肋”之心在对待。而刘备则是志在必得、全力出击。夏侯渊带领张郃、徐晃等人坚守前后长达一年之久,最后才遇袭战败,怎么能算是他一个人的过错?所谓“白地将军”,更是凭空贬低了夏侯渊。在三国之中,认真说起来,我应该算是“魏粉”。
这些天来,我弄清楚的首要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到底是哪一年。建安二十三年,这个年号对我来说意义并不大,我还是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年。我看过的书,都以公元纪年作为叙述的时间坐标。偶尔看到年号一类的,我也是看一眼就过去了,具体还是以公元纪年作为时间轴。再说我又不知道自己会穿越,关于三国的书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了。我反复挖掘记忆,才确定建安二十三年是公元218年。因为我记得魏文帝曹丕代汉篡位,是在220年的10月、建安二十五年。那么推算回来,现在是曹丕称帝前两年,也就是曹操去世前两年,公元218年7月。
不过有一点我怎么都算不清的,就是具体的“日期”。在这个全靠天干地支计算时间的年代,我怎么可能知道他们说的什么“丙辰日”“甲寅日”“丁巳日”到底是哪一天啊!?这实在是个极大的困扰。我烦恼了许多天之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在七月的第一天,自己暗自记下“218年7月1日”,之后每天秘密写日记,这样我才终于能够具体确定到底是哪一天。
弄清楚公元纪年的具体年份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我只记得公元纪年的年月,根本记不住具体的年号和干支。再说“三国”“三国”,以后会有三个年号,如果不早早搞清楚,以后更麻烦。
然而这么一来,我很快就发现,我即将面临的是曹魏历史上一个关键转折点。定军山是一场大败,直接导致了刘备攻占汉中,确保了蜀汉的安定,进而称王登基。我很难想象如果刘备最终无法打下汉中,蜀汉的建立是不是还能那么顺利。而照这样来看,夏侯渊这个“父亲”,我恐怕是无缘相见了。以我现在的状况,不可能要求随军出征——我连马都不会骑!再说我就算跟着曹操出征,也不一定能去定军山前线。夏侯渊死后尸体也并未运回邺城,是死是活,反正是无缘相见了。
坐在家宴的宴席上,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我无法把夏侯渊看做“父亲”,对我来说他依然只是个历史人物,我甚至连见他一面都已经不可能。然而我现在的公开身份毕竟是夏侯家的一分子。明知道眼前坐在宴席上这些人的父亲、丈夫即将在未来的战斗中丧生,他们再也无法等到他凯旋回家,我还是感到十分惆怅。而作为一个曹操的粉丝和支持者,我同样也不希望曹魏一方在定军山战败,进而失去汉中。这就好比提前看了剧透。其他观众们毫不知情地投身在剧情里,唯独我因为早已知道结局对己方不利,从而备受煎熬。
“……叔权?叔权?”
恍惚间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如梦初醒,急忙回过神来,看到全部人都在看我。坐在我正对面的夏侯威更是面带疑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我急忙笑了笑掩饰尴尬,对着发问的夏侯霸回答道:“方才想着季权马上就要出征,而我却在这个时候罹患这等怪病,实在忍不住暗骂自己不争气啊!”
此言一出,母亲李夫人的神情便不由地暗淡下去,垂下头轻叹了一声。坐在主母之位的曹夫人急忙道:“叔权莫要为此动气。生病这事,着急也没用,还是好好调养要紧呐。”
“是啊,夫人说得有理,叔权不要心急。过些日子,我再派人去外地延请名医,务必要将你治好!”夏侯霸道。
我只得行礼致谢。本来这就只是个托词,我在考虑的根本不是自己的事。他们如此当真,倒让我十分过意不去。
夏侯威忽然笑了笑,对我行了个礼,道:“三哥且放心,我虽是初次上阵,必定谨慎小心,不辱我夏侯家门风!”
夏侯威嘴上虽然说得谦恭,目光却透出一股咄咄逼人。我干笑了两声,敷衍着说了句“如此甚好。”夏侯霸接过了话头。
“季权年轻气盛,又是初次上阵,万万不可大意!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稍有差池,危及全军,决不是闹着玩的,知道么、季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