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84 章 (1 / 3)
        乡里的小学只有几间平房,不过教学环境虽然简陋,老师们还是很认真负责的。因为胡武和胡文是同年级同班,胡妈还和老师商量,为了省钱他们兄弟俩就买了一套教学书籍一起用,老师也同意了。放在贫困的乡下,这也是常见的事,哥哥姐姐上过学用过的书籍,那弟弟妹妹上学时就不用再买一次了,可以直接用旧书籍。

        胡武不习惯上学,也没有养成什么学习习惯,不过小学生都时害怕老师的,所以每到上课时,他都是老老实实的坐着一动不动,不管有没有认真听讲吧,至少他没有违反课堂纪律。

        胡文也是如此,虽然再次接受一次重复的教育,可是在家的时候他也是无所事事的闲着无聊,他这个年纪还做不了什么农活,最多打扫一下家里的院子,或者喂鸡什么的,没有娱乐活动,没有书籍。胡武已经经常下地给爸妈打打下手了,胡文却只能留在家里照看三岁的小屁孩胡青。所以在家的时候,胡文经常双目无神的发呆,实际上他的精神力已经进入了知识树中,在里面各种书籍了。

        虽然上学也无聊,可是他必须为自己的识字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所以上学也是必须的。

        原本胡文见胡爸和胡妈没有送到了年龄的胡武去上小学,他还以为他的父母没有让子女去上学的意识,这在下山村很常见,有些人家是没有这个远见的,也舍不得每年的那几块钱的学费和笔墨书本费,孩子略懂事一点就能帮着做家务,看孩子,更大一点就能下地做农活了,勤劳苦干的存几年的钱,到了孩子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要说亲结婚了,完成人生大事了。所以不少人家宁愿把上学的钱省下来,留作孩子结婚时的嫁妆或者彩礼钱。他们也不是不疼孩子,而是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做的,他们看不到更远的地方。

        放在胡文身上,他经历了好几世,就算这一世注定要当农民,他也能够接受。辛苦是辛苦了一点,可等到时代转变之后,留在乡下未必不能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乡下环境好,食物天然,手里有钱的话生活享受也不会差。

        不过事情并非是那么简单的,胡文除了自己的将来,还要考虑到儿孙们,他们受到教育的环境,他们拥有的医疗条件等等。

        不管生活是否富裕,留在下河村,就注定了儿女上不了什么重点学校,考上好大学的概率随之降低。更别说那些少年宫和各种兴趣班了,那些音乐,美术,舞蹈,围棋之类的特长是别想了。这些都是无形中的损失,也许就会错过孩子们真正擅长的事。还有人脉,环境,以及个人眼界的问题,那些隐形的好处在小乡村中都是不具备的。

        所以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是没有原因的。

        胡文还在考虑怎么说服父母送他们兄弟去上学的时候,胡爸胡妈就主动送胡武和胡文去上小学了,这让他省了不少打算劝说的功夫。由此可见,胡爸和胡妈在下河村还算是稍有远见的那一拨人。

        胡武学习成绩不大好,他不是笨,就是在学习上不开窍,也没有用心。每天回到家,胡武就勤快的在家里找活干,扫院子,打扫鸡舍,生火做饭,掰玉米棒子之类的。在他心里,给家里干活比学习重要多了。

        胡武不知道学习重要,可胡文知道啊,所以不仅平时盯着这个哥哥写作业,到了期末考试之前,还要盯着给他补课。有胡文的帮助,胡武磕磕绊绊的总能考及格,所以也没有留过级,这书就一直念下去了。当然,与胡文总能考双百的成绩是不能比的。

        就是胡妈也和胡爸私下里嘀咕,“老大不开窍,老二倒是脑瓜子聪明,不然就让他一直读下去?如果他念了高中,说不定将来能进县里当工人呢?”

        “现在咱家还供得起,只要他们自己愿意读,那咱们就供下去。等他们长大了,咱家都是壮劳力,也没有拖累,不怕他们娶不到媳妇。现在多花点钱也不怕。”,胡爸沉声道。村子里大家都不富裕,只要不是那种不干正事的二流子,能干的年轻人想娶个媳妇还是不难的。

        胡妈有些发愁道:“老大老二都身板好,就是不读书了,回家种地也能养活自己。就是老三,小时候没有养好,身子单薄,我担心他将来做不了农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