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须昌城外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7章 须昌城外 (1 / 4)
        李纳这个人其实还是有几下子的,李希烈造反前期几乎战无不胜,唯一一次就是败在他手里,李纳因此被捡校司空,封五百户。

        按理说这个人前后所作所为,也不算是大奸大恶,张军为什么总惦记着他呢?

        这哥们曾经以百姓为军粮,带着部队吃人。里面还有自己的百姓。

        这会儿李纳还不是郓州大都督府长史,也没有捡校司空,但十五州之地在他掌握之中,他的齐王府也在郓州。

        虽然他已经‘主动’削了王号,承认自己是大唐的节度使,但事实上还是处于独立状态,只是暂时放弃了造反而已。

        其实藩王造反这事儿吧,要是详细说起来算是历史上的一种传统,也并不算是过份。

        从周朝分封开始,诸侯争霸就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国还是这个国,只不过大家都想说了算,皇帝在诸侯眼里也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周后天下大乱,各种诸侯争战,但意识上并没有完全独立,而是奉行着一种规则。

        像刘邦,因为被封为汉王,所以建朝叫大汉,李渊是唐国公,就是大唐,而赵匡胤是宋州节度使,所以叫宋朝。

        不管是思维还是制度还是家族在这其间是一直存续的,并没有被打断。

        元代蒙古族南下建国,这才打断了中原地区的承继关系,出现了完全独立的皇朝思维,藩镇制度被彻底打破,千年家族荡然无存,皇权至高无上。

        明代起义是因为汉人反抗蒙古的压迫,和元代以前的诸侯争霸意义上就完全不同了,而满清是异族入侵,也和这些没有关系。

        汉族这个词儿是近代才有的,那时候自称汉人是存续大汉的意思。

        明朝之所以叫明,是因为朱元璋自诩承继了白莲教明王韩山童的教旨,属于宗教流。

        所以像李纳这种我想当大哥就造反,发现打不过就认输的思维在这个时代并没有错,所有人包括皇帝也能接受。

        这些人有当大哥的野心,也有随时被掀翻的准备,所以李唐才一心想着削藩去族,也就是想长远保住自己家的地位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