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风花雪月(2)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风花雪月(2) (1 / 2)
        前面一章讲了董小宛、柳如是的故事,接下来我们继续看一看下一对名男女的爱情故事:李香君和侯方域。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桃花扇》吧?讲的就是她俩的爱情故事。蓑笠翁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这部电视剧(或者是电影?),具体的故事情节早已不记得了,只依稀记得主题曲相当的凄凉。

        李香君生于1624年(大明天启四年),苏州人,本姓吴。其父被魏阉一党治罪后家道败落。她八岁的时候被从事“特殊行业”的女性收养,“养母”李贞丽是个很有个性之人,据说对她很好,改其吴为李姓。李香君也是自幼学习琴棋书画,据说尤擅词律,歌声很美却很少当众献唱。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李香君十五六岁的时候,要举办“梳拢”礼(第一次接客),与冒襄等同样名列明末“四公子”的侯方域时年二十一二岁,早就对其仰慕已久,可惜就是没有足够银子(其父户部尚书侯恂此时正因党争入狱服刑)。友人杨龙友雪中送炭,替他出了这笔钱,侯方域终得偿所愿。“梳拢”当夜侯方域以一柄精美的扇子送给李香君,扇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此扇成为二人定情之物。后来二人得知“梳拢”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的,而是阮大铖出的。阮大铖当时也是个名人,但曾经先投靠“东林党”后又拜入魏阉一党,人品低劣为时人所不齿(冒襄等人集体以骂他为乐)。李香君得知后拿出自己多年积蓄,变卖金银首饰,把钱还给了阮大铖。阮大铖此人后来成为南明朝廷的大员,肆意报复自己的政敌,侯方域也被逼逃到史可法处避难。自侯方域逃走后,艳羡李香君姿色的田仰在阮大铖的怂恿之下想迎接李香君做妾,李香君坚决不从,一头撞在栏杆上,血溅在侯方域送她的扇子上。上面提到的杨龙友也被李香君所感动,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这就是“桃花扇”的由来。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京城破之后李香君在躲进栖霞山,与昔日秦淮姐妹“八艳”之一卞玉京相伴为尼。同年侯方域经多方辗转终于寻到了她。二人返回侯方域老家河南商丘。李香君隐瞒以前经历,以妾的身份住进侯家。据说1645年到1652年这几年,李香君、侯方域一起过得平安、舒适,是她一生中最为幸福美满的时期。后来李香君秦淮经历被公公侯恂得知,引起一阵风波,自此在侯家也不得待见。受尽歧视的李香君郁郁寡欢,日久成病,因疾而终,享年三十岁。

        侯方域其人后来参加清朝科举,时人讥讽他“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

        侯方域为纪念李香君作《李姬传》。1655年1月,清顺治十一年,37岁的侯方域也因病走完了其短暂的一生。

        上面故事讲到过卞玉京,接下来看一看她的传奇人生。

        卞玉京大约生于1623(大明天启三年),南京本地人,又名卞赛,字云装,后出家为尼,自号“玉京道人”。

        卞玉京幼年家境不错,从小受过很好的教育,不幸的是她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她只好和妹妹卞敏一起,出卖色相为生。因着色艺双绝,名满秦淮。

        1642年(崇祯十五年)初,一个名叫吴继善的人要赴成都做官,临别践行,卞氏姐妹也受邀助兴,一同赴此宴的还有吴继善的弟弟吴梅村。对了,此吴梅村就是写出了“冲冠一怒为红颜”名句的吴大才子,时年三十三岁。卞玉京与吴梅村一见钟情。席间,酒酣时,卞玉京手轻轻拍着桌子,回首半真半假笑着对吴梅村道:“亦有意乎?”孰知吴梅村竟是个软蛋,“生固为若弗解者,长叹凝睇,后亦竟弗复言。”--装疯卖傻,一言未出。

        此后南京城陷落,卞玉京和李香君避乱为尼。

        吴梅村在明亡以后被迫事清,被任命为国子监祭酒(大概相当于如今清华北大校长吧)。

        1650年(清顺治七年),吴梅村去钱谦益(又是他!)家做客,钱谦益说卞玉京正巧也在附近,前几天还来看望过柳如是,不妨让柳如是招呼她过来一起聚聚(钱老真乃一代月老也!好成人之事!)。卞玉京来是来了,可就是不愿与吴梅村相见。吴梅村自忖虽时过多年,佳人还是对其有怨--蓑笠翁言:有情才会有怨矣!

        吴梅村满以为此缘就此结束,孰知几个月后卞玉京不请自来,为吴弹琴吟唱,互述别情--卞玉京终究还是爱慕吴才子的,因女子性子,不见吴是因为念他,主动来见吴更是因为想他。此事吴梅村曾作诗《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记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