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阴谋 (1 / 2)
1629年三十七岁的皇太极想搞点事情,大事情。
皇太极有个梦,继位三年以来,这个梦变得越来越清晰。
史料记载皇太极“仪表奇伟,聪睿绝伦”、“益神勇、善骑射”、“廓然有大度”而且极爱读书。少随父努尔哈赤东征西战,屡立战功,以壮年而临汗位--这样的人注定是要搞出点事情出来的。
我们先来看一眼继位初期皇太极所面临的内外形势。皇太极之父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多年冲杀,经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基本控制了原大明关(山海关)宁(宁远)锦(锦州)防线外的东北大部分土地,东接朝鲜,西连蒙古诸部,南部连接大明帝国中原版图的就是狭长的关宁锦防线。
其时大明王朝通过关宁锦防线控制东北部分区域,锦州在北,宁远居南,宁锦防线后面就是山海关。山海关就是大明北大门,宁锦防线就是北大门的通道。你要闯进大明家里必须敲开山海关,你想敲开山海关必须经过宁锦防线。
“这不是一个先后问题,这是一个程序上的问题”--蓑笠翁一直记得大学舍友的这句名言,今天在此借用一下了,身为律师的兄台会跟我要版税吗?
无论对努尔哈赤以及当时的皇太极来讲,要想逐鹿中原必定要走一下宁锦防线至山海关这个令人头痛的程序,而且,该说不说,努尔哈赤之死多少有一定因素是被宁远城的“红夷大炮”给轰的。那新继位的儿子更有理由去走一下这个程序啦。于是乎,1627年5月继位不足一年的皇太极率军亲征了,后金大军首先团团围住了锦州城。
锦州城的守将是赵率教,他是一位十分勇敢又聪明的良将。锦州仓促被围,领导、外援都还不知道怎么办?首先当然是命人先去求援,然后就是要尽力拖时间待援啊。赵率教心生一计--派人议和。议和使者来到皇太极军中,讲:我们赵将军有这么些这么些条件,可允否?皇太极挺高兴,心想赵率教这哥们可以啊,挺上道,俺们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锦州城了啊,心里美滋滋的他于是就跟使者就议和条件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一番口舌之战后议和人员讲:我们要回去让赵将军拿最后主意的啊,你们稍等你们稍等。皇太极讲:我们等我们等。心里想着这到口的肥肉也不急着一口吞下去!然后使者从赵率教那边领命又来了,讲:我们赵将军还有这么些这么些新条件,可允否?皇太极只想着尽快拿下锦州城,那就再进行一次讨价还价吧!之后使者还是讲:我们还是要回去让赵将军拿主意的啊!皇太极直说速去速去。再然后使者第三次前来,再次讲:我们赵将军还有这么些这么些条件啊......!皇太极疯了......可是瞅着眼下的锦州城还是按下怒气满口答应了所有条件。使者第三次返还锦州城,禀报了赵率教。他估计早就乐疯了:妈呀,这都啥条件他皇太极都答应了?!他是不是傻啊?!哈哈哈!!这边皇太极左等右等一直没人来回复,这才终于明白丫的上当了:赵率教这家伙肯定是以议和为幌子拖延时间等救援呢!气死我了,真是气死我了!!于是冲出账外,跨上战马,抽出宝剑,吼道:“冲啊!都给我冲啊!!”于是拖了好多时候的后金围困大军这才发动攻城。可死伤众多将士,连攻十四天后丝毫看不到拿下锦州的可能--赵率教不仅脑袋瓜子聪明,守城也是一块好料啊,真乃大明将才也!
以上情节是根据史料稍有发挥,原作是这么写的:“后金大军乃于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十一日抵锦州四面合围率教偕中官纪用缨城守而遣使议和欲缓师以待救使者三返不决围益急连攻十四日不下”。“使者三返不决”许多人翻译成后金使者去了赵率教那边三次而他不作最后议和决断。蓑笠翁灯下反复揣度、推测此处描述,突然想起标点符号在史料成书的时候是没有的!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学习明朝历史的学生被老师要求先“点明史”一遍再来跟他做研究。我就把这段史料去掉标点符号敬呈列位看官共同探讨一下,此“使者三返不决”到底该作何解析呢?蓑笠翁认为此“使者三返不决”应该是指赵率教这边明军的使者三次返回锦州城而不是皇太极使者返回后金,理由有三:其一,结合上下文,是赵率教这边遣使,此使就是第二个使即“三返不决”这个使;其二,此使之所以要三返就是因为受赵率教唆使磨蹭时间“以待救”;其三,这么理解会多么有喜剧画面感啊!蓑笠翁就喜欢这么解释!
继续看皇太极,他有点着急,上任以来第一次重要的御驾亲征首战就开局不利,颜面何在?!但转念一想:欸?我为何硬要攻打锦州?绕过锦州我直接拿下宁远再叩开山海关不就得了?傻了傻了。想明白了那就行动吧,于是大军转而去攻打宁远,只留下部分兵马继续围困锦州。宁远守城最高将领是袁崇焕,大名鼎鼎啊,他不死守,直接派兵出城迎敌。袁大帅我们后面肯定是要讲到的,这里不多讲其人。出城迎战的大将有满桂和祖大寿,都是名将。皇太极不顾跟自己同辈的三大贝勒的劝阻亲自率阵迎敌。双方你来我往血战十来天,各有胜负不分伯仲,都损伤惨重。但对皇太极来讲,作为进攻方没有攻下城池就是失利了。而且更气恼的是此时锦州城原本龟缩的守军竟然乘机破围出击了!NNGX,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于是率大军放弃攻打宁远,折回再次攻打锦州。
可二次攻打锦州城还是无战果。此时已值酷暑,士兵死伤众多,皇太极明白再耗下去没有意义,五月六日便下令退兵。不过后金兵可不甘心此行一无所获,途径大小凌河城的时候“因毁大、小凌河二城”--屠城。
此役于大明帝国来讲是个大胜利,号称“宁锦大捷”。
经此一役,皇太极终于明白宁锦防线是强攻不下的,宁锦防线不下则山海关不下,山海关不下则中原不下。
皇太极感到有点迷茫。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思索着:该怎么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