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七章:正气禀然
历史上节度使之所以形成,有个几个很重要的原因,首先是均田制度的崩溃。大唐后期均田制渐趋破坏,流民、逃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朝廷曾采用很多种办法试图解决。一是重申均田法令,严禁流徙。二是检括客户,听其所在落脚之地。三是招募流民客户充军。在这几种办法中,前两种都失败了,而募流民客户为兵的办法,虽能诱得"通逃者""争出应募",暂时解决了社会问题,却使这批人渐渐成为雇佣兵而不可卒去。于是,由于均田制度的崩溃,导致了大唐兵制从府兵的征兵制,向募兵制演化。
朝廷巨大的扩张机器无法继续运行,朝廷边疆形势开始由攻转守。如果没记错的话,节度使制度的开端,是从开元天宝年间所设立的缘边节度使开始的。这和当时的边疆形势是分不开的。在这以前,大唐在厉兵秣马击败了**厥之后,实际上对外用兵一直都是保持着旺盛着扩张进攻的。
唐初先后击破了**厥,薛延陀,降伏漠北诸部,设立都督府。此后,又打败西突厥,灭高昌国,于其地设立州县治理,奠定了唐朝辽阔的疆域。但进攻的步伐还没有停止,显庆年间又平西突厥贺鲁,设立二都护府统其地。又在新疆以西,波斯以东的地区分置都督府十六、州七十二,县一百一十。
只是后来李世民去世后,大唐周边军事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国家的骑兵开始不断袭扰唐边境地区。面对周边军事态势呈现的这种新特点,当时的朝廷变李世民时期的军事进攻战略为军事防御战略,这也是节度使出现的原因了。
所以在杨琦看来,乱大唐者其实就是拥兵自重的节度使,当然想要解决这种问题,首先就是避免确保均田制度不被破坏,另外李世民虽然消灭了很多的国家,但是管理出现了问题,大批量的郡王及勋贵们占领了大片土地,所以在杨绮看来,为了避免以后节度使的出现,必须要确保均田制不备破坏。
这些复杂的问题让杨绮有些头疼,不过杨绮随后又想到,如今距离节度使出现还有百年的时间,自己现在操心,恐怕有些太早了吧。虽然是这样想的,但是杨绮却觉得有些事情必须尽早的实施下去,如此一来才能避免百年之后这些问题的出现。
待得陈叔达的话落下以后,李渊眉头紧锁,踌躇片刻说道:“陈爱卿的建议却也有一定的道理……”
待得这番话落下以后,李渊环顾群臣说道:“今日其他的事情暂且商议到这里,至于杨相所说的分别派十个人担任巡查使,带领部分人巡查十道,这件事情就交给杨相了,六部的人随你调配,若是有任何人违抗命令,你看着办就是了。”
杨绮拱手说道:“微臣遵旨。”
今日朝会的时间的确是有些太长了,李渊伸了伸懒腰,打了一声哈欠说道:“今日朝会的时间太长了,退朝吧。”
这番话落下以后,李渊打着哈欠离去了,而文武百官也缓缓的移动起来,杨绮理了理情绪,迈着步子离开大殿,而李建成追了上来说道:“早朝之前本宫说的话,杨相莫非没有听到?或者是没有听清楚。”
杨绮回头看着李建成说道:“若是微臣听从殿下的建议,饶那些贪官污吏一命,殿下觉得对百姓公平吗?对朝廷好吗?难道殿下觉得任由那些蛀虫败坏朝纲,贪污**才是正确的吗?”
听得杨绮这番义正言辞的话,李建成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杨绮的话是有道理的,是极其正确的,倘若是任由那些人贪赃枉法,榨取百姓的鲜血,那么百姓自当会反抗起来,就像很久以前杨绮说过的那样,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样的道理。
杨绮甩甩衣袖离去了,李建成有些无奈,兴许自己不应该为了区区几个县令得罪杨绮吧,那些贪赃枉法,**的贪官杀了也就杀了,自己何必为了他们得罪杨绮呢,要知道这些年,自己与杨绮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最起码比李世民与杨绮的关系好一点吧。
如若是能将杨绮争取到自己的阵营里,那该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可是之前元吉说了,像杨绮这种孤傲的人,是不会投奔任何人的,他终生只会忠于自己的父皇,忠于大唐,忠于天下的百姓。
事实上杨绮这些年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之前杨绮虽然仅仅是个娘子军的大将军,但是不仅制作出了白纸及印刷术,而且又种植出来亩产量高达千石的玉米及马铃薯。
这些行径都足以证明杨绮的心一直在百姓的身上,而当初父皇寿诞时,杨绮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当着所有番邦使臣的面说出那四句话的时候,足以证明杨绮一直忠于大唐,尤其是杨绮竟然将那四句话,雕刻在青石上,立在了自己府门前。
杨绮的忠是说不完的,李建成抬起头,看着杨绮落寞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宫门口,甩了甩衣袖引领一些官员离去了。回到东宫的李建成随即招魏征,王珪,韦挺等人前来大殿议事。
李建成看着几人说道:“今日朝会之前,本宫建议安庆王饶恕那河东之地部分县令,可安庆王并没有听从本宫的建议,反而建议圣上将那些人处斩,这件事情你们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韦挺拱手说道:“臣认为殿下今日有些冲动了,不该让安庆王饶恕那些贪官污吏。”
魏征拱手说道:“安庆王为人正直,眼里容不得沙子,但凡任何违法乱纪的人或事,他都不会轻易的饶恕的,这一点想必人尽皆知吧,而殿下私下里让安庆王饶恕那些人,这岂不是告知安庆王,那些贪官是殿下的人。”
王珪说道:“现在安庆王恐怕已经知道河东那些县令是殿下的人了,也知道了关中那些县令是秦王的人,这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情,毕竟安庆王今日不仅仅得罪了东宫,也得罪了秦王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