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杂)考古地球 (1 / 4)
考古地球
一阵眩晕袭来,是这周的第几次了?他心里想着。
他的车停在了一个公园,里面的湖水倒映着天上不俗的星空,他一下车,就望向了那深邃的夜空。
他看到了那几条尾迹。
考古舰队是公元3012年发出的,能以三倍的光速行驶。
超光速对人类来说本来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词语——量子纠缠。众所周知,量子纠缠是一个同时(没有任何时差)的对称运动,哪怕是在宇宙的两端。
人类是在2453年发明出了全光速飞船,但它的体积仍只够容纳一人,也就是在这时,量子超光速对称运动这个说法迅速兴起。再后来,人类又通过了几百年时间,终于将超光速飞船研发了出来。
这时,一个考古学家突发奇想,由于一颗星球发出的光到另一颗星球是需要时间的,就好比从地球看一颗距我们5光年的行星,那么你现在看到的,就是5年前的那颗行星发出的光,而人类已经研发出了超光速飞船,能不能利用这个特性,飞往离地球很远的地方,观测原来的地球呢?
科学家对这个设想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并证实了这个设想的可行性,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
飞船虽然配备着能达到三倍光速的引擎,但是要飞那样的距离,而且地球原来的光仍以光速飞往宇宙,所以飞船的引擎也就相当于两倍光速,仍然要飞一万五千多年,不过一个物理特性则解决了这个问题,越快的东西,它身上经过的时间就越短,很快人们又提出了疑问:那么地球时间就将过一万五千多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这项伟大的计划被搁置了两年时间,但那些对考古痴迷的人们又重新燃起了那股火焰,终于,考古舰队于公元3012年从太空港发射了。
就这样,“翼鸟”号、“夕”号、“三角龙”号和“玛雅”号展开了这一万五千年的旅程。
地球,公元18962年(如果还是公元的话)
四艘舰船脱离了三倍光速,虽然舰上时间只过去了一年,但根据舰载AI的提示,他们可以观测到三叠纪时期的地球了,超光速飞船的引擎停止了运转,变成了令人不安的紫红色,反向推进引擎全功率发动,就在这时,各个舰只都接收到了来自“夕”号的信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