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创业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创业 (1 / 2)
        谁说非要为别人打工?

        给我等着,总有一天我把这家公司给收购了。看你们谁还敢看不起我,到时候谁还敢指着我的鼻子。

        梁超宇,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当老板。只是现在没什么钱,家里没有那个闲钱给我糟蹋。看来暂时只能从小本生意开始做起,先改善一下自己的经济条件。

        拥有二十多年来的生活经验,我就不信连一个小生意都做不好。况且还实习过一年,做销售顾问也做了一段时间。只要摸清楚什么人流量都喜欢什么?还怕没有客户?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想,到底做什么好呢?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就从生活必需品开始,梁超宇把目光放在了吃的东西上。

        说到吃就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开一个杂货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干就干,在附近找了一块不错的位置,就开始他人生第一次创业。

        半个月过去了,来买东西的人也不少,就是没有挣到什么钱,这是哪里出了问题?郁闷的梁超宇提前关门,打算出去走走看看其他店的生意怎么样……

        走到隔壁第二条街,梁超宇暗中观察,刘老板,这边的生意很好。十个人询问最少都有七八个会买他的东西,其中买的最多的是大米。短短一个小时,在人流量不大的情况下都卖出两百多斤。

        怪不得他前年花了四万多块起了一栋高楼。放在那个年代,四万多块已经是土豪了。可以想象的到这卖米的收益有多高。刘老板,这个人能说会道,做事很圆滑。

        在那个年代,买米的都是散装散装米几斤几斤。的买。不像21世纪的时候,都一包一包的买!

        这个时候卖米还是比较赚钱的,再加上这个年代没有多少人家里有称,电子秤还是很少见的。十斤你缺个半斤一斤都很正常的。那时候的米都是在农村里收购上来的,其中难免会有一些掺杂物。反正一年也就那么一两次,所以说也没有太多人在意。缺斤少两,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就不提了。

        梁超宇大概的算了一下。平均一天大概卖出一吨,好的时候也就1200斤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天也能挣个百八十块。

        随后几天,我都会提前关门,偷偷的观察刘老板的一举一动。在随后的几天里,在刘老板这里学习到了一些技巧。学会了这些小手段,让我又让我懂得了不少。慢慢的我也知道怎么去赚钱了,脑子里幻想着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

        半个月后,我又租了旁边的一间商铺。在买了一辆凤凰牌的自行车,进了1000斤大米。这个年代的你就两种包装,分别是100斤的和50斤的。

        90年代的大女孩是相对比较便宜的,不像21世纪的两块是两块五一斤。一般零售价是七八毛,好点的一块多的。比如像糯米这一类的...

        多亏在刘老板那里学习到的经验,否则自己再干几个月就要倒闭了。梁超宇算是正式开始盈利了。

        幸福里小区已经有些年头了,这里的房子都比较老旧。路边上都是一些修鞋子,修雨伞的,补锅的,修电器的,卖菜,摆地摊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