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伴星 (1 / 3)
以六千万年前的地球为蓝本,先到者龙族在黑暗之域构建出适宜于祂们生活的生态环境,后来者人类到达黑暗之域时,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高大郁葱的蕨类植物,接着,各种各样的龙----恐龙以及传说中的龙,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粉墨登场,令人类接二连三地目瞪口呆,下巴掉了一地。
在那之前,人们只看到过龙的化石、复原模型或图案,当他们看到真家伙时,才发现自己曾经错得多么离谱。比如古代典籍和器皿上的夔龙大都一只脚(爪),而真实的夔龙却有两只脚(爪);再比如博物馆或影视作品中的暴龙浑身覆盖着如同蜥蜴那样的鳞片(只不过颗粒更大)、胳膊短小到滑稽的程度、样子凶巴巴的,其实真正的暴龙身披棕绿相间的漂亮羽毛,两扇翅膀的展翼达五米左右,虽然不能带动庞大的身躯翱翔于天空,但是可拖着暴龙从高处滑翔而下,更为重要的是,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只动口不动手的祂们和蔼可亲,对人类再友好不过。
大迁移期间,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龙族的存在,而这一拨人,正是大迁移这一浩大工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被人类奉为英雄和救世主。大迁移完成之后,他们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说他们进化成了更高的生命形态,有人说他们隐居了,深藏功与名,不再过问世事。三万年过去,英雄的事迹被神化甚至扭曲,真相在众说纷纭之中化作一团迷雾,实物证据的匮乏使那段历史几乎无法考证。
在龙族的帮助下,人类花了好长时间才适应侏罗纪的气候。人类安定下来之后,人、龙两族通力合作,开拓了故乡地球时空泡,尝试着在其中完完整整、原原本本地复原地球生态圈,工程持续近6000年,耗费无数人、龙的心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失败的原因,既有宏观,又有微观:宏观上说,地球及其生态环境不是孤立的存在,要还原地球,必须还原整个太阳系,即便对于万能的造物主而言,这也是一个上亿年的工程;微观上讲,无论是龙族还是人类,都没有完全了解故乡地球细菌、病毒级那些原本不起眼的微小生态环境的运作机制,还原地球生态环境远非模拟日月星辰、营造气候、造海填陆、栽树种草、通过基因技术培育生物……那么简单。
尽管如此,那颗地球的半成品也成了旅游胜地,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龙去那里游玩逗留,缅怀地球故乡,无数人、龙想在上面定居,甚至为争夺居住权起了争端,以至于联合政府不得不出台法律,将地球半成品定为永久旅游区,除必要工作职员外,任何智慧生物在上面停留时长不得超过六个地球日。
“跟这星球的生态环境相比,祖先们仿造的那个地球半成品实在太拙劣粗糙啦!”飞船切换至全息外景模式,周遭的景色一览无余,望着身下波澜壮阔、气势雄浑、变化万千、绵延无尽的大裂谷地貌,无论是龙是人,都觉得心旷神怡,目摇神驰。山本兰想了好久,才琢磨出这么一句赞美的话。
这颗绿色行星所在的星系,是一座双星系统,也就是说,这座星系之中,有两颗恒星,分别被行星学家丽丽.刘杨称作“梁山伯”和“祝英台”。在爱情被社会化、性文化不再神秘隐晦的今天,丽丽.刘杨特别向往古代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爱情,当她看到这两颗互相缠绕但不得相聚的恒星时,这两个名字便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
“梁山伯”是一颗质量、体积、岁数、构成等所有参数都与地球故乡中的那颗太阳接近的恒星,她有五颗行星,四颗岩石行星和一颗气态巨行星,绿球β-10435是其中第三颗行星。
“祝英台”已经演变成白矮星,两颗岩质行星和两颗气态行星围着她旋转,丽丽.刘杨认为她本应该拥有六颗行星。
“为什么只剩四颗了呢?其他两颗呢?被啥玩意毁灭了?”齐齐哈尔对事物的毁灭非常感兴趣。
大迁移之前,宇宙知识在人类之中十分普及,是个人都听说过超新星、红巨星、中子星、黑洞、白矮星……或多或少都知道些星体演变的过程。到黑暗之域后,仰望模拟出来的星空,龙族和人类再也感受不到那种神秘和深邃,探索星空和宇宙奥秘的欲望很快熄灭,基于虚无和自由意志建立起来的认知体系迅速替代基于宇宙规律和科学理论构建的认知体系,成为思维逻辑的主流,只有为数不多的科学家仍在坚守旧的阵地。
因此,别说齐齐哈尔不知道“祝英台”的那两颗行星到哪里去了,就连同为科学家的山本兰都说不清楚。大家都饶有兴致地盯着丽丽.刘杨,等着听她讲解。
丽丽.刘杨微微一笑,抬起胳膊,用修长的手指在全息投射区迅速拨弄几下,绿色星球的模型迅速远去,一颗耀眼的恒星扑面而来,大家明知道那只是全息影像,依旧惊心动魄了一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