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章母子竹凳
伯颜的耳目很是失望。这段时间,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不是对着把玩喝酒,就是每天跟着宫里的几个木匠师傅忙碌的学着手艺,没整出些什么异常的举动。虽然每天辰戌二时,那辆神秘的马车依然踩着点进进出出。但一时半会,还是看不出更多的名堂。
对于木匠,外人看到是普普通通的家具,但其实里面的世界也是大有万千的。前朝(宋朝)勤修法典,力图在各个方面理出头绪,在哲学上选择了尊崇自然的道教和倡导秩序的儒教性理学说,因此木工师傅在造物的过程当中追求是一种秩序和法度,欣赏的是一种工整和规范,但难免显的过于保守和呆板。而到了当朝(元朝),由于众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尤其是处于元代社会上层统治地位的蒙古贵族,势必将其固有的审美趣味带到各个领域。所以风格上更趋于豪放简洁。游牧文化中向来是以豪放无羁的生活方式和繁复华美的视觉感受为其尚好的。这些与宋代迥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观念,势必对宋式家具造成了冲击和改进。但豪放无羁之余又不失人性化的设计。
比如蒙古族人体形硕大,床榻也设计的比较厚重粗大,宽敞舒阔。往往喜欢用极大极厚的木料来做整体的雕琢。而且还带有一种雄健豪迈的夸张。这一点,对于幼年在西域,高丽和岭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呆过的铁锅来说,是深有体会的。曾经在草原上极目干里的民族,尺度感当然要比关内生活在庭院里的人们大得多,同时还带着强盛民族扩张心理的支撑。
再如一张桌子,千百年来都是直枨,显得有棱有角。随着时代的进展,考虑到蒙古人喜欢单足盘坐,或在榻上开怀畅饮,为了餐饮时膝盖不受阻。因此为了增加下部空间,设计出中部向上隆起的罗锅枨(中间向上高起枨子,言其像人驼背罗锅子而得名),从而收到曲直错落、变化有致的视觉效果。
而令铁锅感悟最深的,还是这一高束腰的方桌,桌面不伸出反而缩了起来,低调而又内敛,表面不显山不露水不占空间。实质各种卯榫结构丰富,下面带有抽屉,层层机关,可容万紫千红。正应了那一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不过很快,监视铁锅的耳目们还是有了新的收获,这位铁锅正在做一款新式家具——母子凳,并且还很积极的跟宫里的每个人介绍,挡不住将为人父的喜悦。看来,传闻中的奇洛肚子鼓起,怀孕要生子是得到了实证。“母子凳”应当是铁锅从南方带来的新鲜玩意设计,这种凳子用竹子制成,平时既可以供大人坐,翻侧之后又可以供婴儿坐。
自从忽必烈指定上都与大都为两都制度以后,历届皇帝每年都要去上都避暑,并且举行盛大的仪式。让草原上的诸王贵族参加,增强和中央的凝聚力。皇帝也需要在上都举行蒙古式的继位仪式,以便得到蒙古传统势力的承认和拥戴,稳固其帝位。三四月份去上都,八九月份回大都。带着婴儿这一路的折腾,作为父亲的铁锅,当然要掐好了日子,细心体贴的考虑到每一个环节。
一个怀孕,一个做木工,看来也知道安份守已了。伯颜轻轻的吐了一口气。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