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慷慨万言策 (3 / 4)
想到这里,孙毓汶的脸上禁不住露出了一丝不可捉摸的笑容。
5月2日清晨,宣武门外的米市胡同南海会馆内,十三个别院尤自灯火通明。为了做好今日去都察院上书的准备,康有为、梁启超和粤省的举子们几乎彻夜未眠。
此时,在北跨院“七树堂”的“汗漫舫”内,连续伏案书写了一昼两夜的康有为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毛笔,一万八千余言的《上皇帝书》终于完成了。他先挺了挺已经僵硬的腰身,又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的手指,然后站起身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长久压抑在胸中的那股郁闷之气,终于随着万言书的完成痛快淋漓地释放了出来。
看看天色已经大亮,康有为推开窗扇,一股清凉的晨风扑面而来。心神不禁为之一振,康有为的心情再次激荡起来:社稷安危,全在今日一举,如能以此激励天下,吾虽死无憾……
虽然一路上舟车劳顿,身体都十分的疲乏,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冯华、李九杲以及贺菱、龚芳却都早早地就起来了。在刘三儿的精心安排下,几个人吃了一顿异常丰盛的早餐。豆汁、豆腐脑、麻酱烧饼、肉末烧饼、银丝卷、羊眼儿包子和小窝头等一色京味儿小吃,让每个人都赞不绝口,全都吃了个肚皮鼓鼓、畅快淋漓。
早餐过后,由于暂时无事可作,再加上贺菱和龚芳一再要求,而且冯华也希望看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公车上书”(汉朝用公车接送被征举的士子,后来人们就以“公车”作为举人进京应考的代称)是否还会在今日发生,因此冯华决定今天就带着几个人在京城里转转。不过为了方便起见,贺菱和龚芳还是改成了男装。
出了大门,坐上刘三儿安排好的马车,心里已经像长了草的贺菱迫不及待地问道:“冯大哥,咱们先去什么地方呀?”
神秘地笑了笑,冯华答道:“咱们先去皇城的正门‘******’附近看看,那里应该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时称承天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其名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被视为皇朝承天命和敬天之首地。明崇祯十七年(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时,承天门被毁于战火。直到清顺治八年(51年),清世祖顺治帝下令大规模重建承天门并更名为******。
看着通高33.7米,以汉白玉为基座,建在10余米高红色墩台上、雄伟壮观的******城楼,包括冯华在内的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住了。******冯华在上学和工作后曾经来过很多次,虽然每一次瞻仰******他的胸中都会涌起一种庄严、肃穆和自豪的感觉,但这一次******带给他的冲击却是如此的强烈和不同。城楼还是那座城楼,可冯华心中的感觉却再也没有了以往的那种豪情,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说不尽的压抑、苦涩和屈辱,巨大的反差让他的心一下子颤抖了起来。而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后,冯华重振中华雄风的愿望也从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的强烈和不可抑制。
许久,众人才从巨大的震撼中清醒过来,时刻都关注着冯华的贺菱却忽然发现冯华的神情有异,清澈似水的眸子中竟好似有一片闪光的晶莹。禁不住一呆,贺菱有些迷惘了:眼前的情景自己可是从来也没有在冯大哥身上看到过的。
“冯大哥,你怎么了?”走到近前,贺菱关心地问道。
心中一惊,冯华立刻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看到李九杲和龚芳也向自己投来了关切的目光,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但是并没有说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