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一发动全身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一发动全身 (2 / 4)
        老将军的话音刚落,下边立刻响起了一片嗡嗡声,好几个人马上高声附和。一时间厅中充满了同仇敌忾,誓与倭寇一战的激昂言语。

        听着众人的议论,刘坤一不由得皱了皱眉头:此事事关重大,岂能只是与倭寇一拼如此简单!

        自从得知李鸿章启程赴日议和,冯华就一直在考虑该如何利用遇刺之事,尽可能的改善中国在谈判中的不利局面。他知道:其实不管是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还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虽然在瓜分中国这一问题上立场一致,但他们之间由于利益分配不均,也一样是矛盾重重。如果能借此事件,再利用各国间的矛盾,鼓动欧美列强借题发挥插手此事,中国最后的损失将会减少许多。

        听了众人的这些话,冯华虽也是心头一热,暗中赞叹“中华不乏热血男儿”,但他非常清楚:这种想法只是众人的一厢情愿,恐怕很难得到朝廷的同意。

        大帅的威严还是管用的,刘坤一轻轻地咳嗽一声,大厅内的议论声立刻小了下来。刘坤一又将目光转向了吴大澂:“清卿,你对此事有何见解?”

        吴大澂躬身回答:“大人,子夏曾在西洋生活多年,对夷人之事了解甚多,何不请子夏一抒己见?”

        刘坤一也知这个年轻人看问题见解独到,常有惊人之语。闻言点了点头:“子夏有何高见?”

        冯华赶紧站起身施礼道:“大人,高见愧不敢当,晚辈一隅之得,权作抛砖引玉。”在刘坤一、吴大澂面前,冯华也学会了咬文嚼字。

        接下来,冯华就李鸿章遇刺事件侃侃而谈:“李中堂在马关被倭人持手枪击伤左颊骨,和谈被迫中断一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事件。如果利用得好不但将能够左右和谈的进程,甚至还可能影响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

        看到众人已经被自己的新奇说法勾起了兴趣,冯华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紧接着又抛出了另一个更让众人吃惊的观点:“这一事件本身其实对我国甚为有利,可以说不亚于在战场上我军击溃倭军一两个师团的胜利。”

        冯华的话立刻引起了在座众人的纷纷议论,座上诸人以武将居多,对于“李中堂颊骨中的那颗子弹,能顶一两个师团的胜利“之语均颇不以为然。

        对于这些武将的心思冯华十分明白,他继续说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李中堂在国际上颇有声望,如此高龄赴日谈判还遭倭人刺杀,必会引起各国舆论的同情。列强虽都在觊觎我中华大好河山,但又不愿看到日本独自坐大,也会乘机出面干涉,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而已。而日本大本营肯定也会担心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顾忌列强以此为由强行加以干涉。可以说李中堂的鲜血,为我国换回一个‘以夷制夷’的筹码。”

        冯华知道,对于这些洋务派人物,什么“师夷之长技”、“以夷制夷”的论调,是最和他们胃口的!果不其然,在座的众人在听了这番话后不由得频频点头。

        看到效果不错,冯华趁热打铁的接着说道:“如果李中堂因此回国,将会使日本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一来别看他们叫嚣的很凶,嚷嚷着要打到北京,将战争进行下去,其实他们就向我前次说的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多大的后劲了;二来列强的干预,将会使他们投鼠忌器,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来。晚辈觉得我们在谈判中有两个非常有利的筹码,就是‘辽河大捷和李中堂遇刺’,这两点如果运用得当,将会把议和的损失降到最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