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悬吊者 (1 / 3)
东罗马边境,紧邻多瑙河与匈人的边界的一座小村庄,滚滚浓烟正源源不断地从燃烧着的房屋间冒出,时不时传来屋顶被烧塌轰然坠落的声音。火光渐渐熄灭,但仍然照亮了尚未完全明亮的清晨。
罗马近卫军第二军团全副武装包围了这里,但对里面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村庄本身不大,又因为是毗邻边境和多瑙河的边远小村,距离最近的镇子骑马都要许久,因此许多房屋十分简陋,都是泥土和茅草编织的单薄围墙,用一些细树枝搭建了屋顶,因此几乎是那些火球和火箭矢落到这里的瞬间,它们就迅速燃烧了起来。
但村庄的大门是个例外。似乎是格外重视门面与信仰,村子里除了唯一一栋砖石搭建的矮小会堂之外,不是泥土砖搭建的算得上高大的建筑物就是村庄的大门。这座门高耸而立,是村民们平日里的骄傲,也是这种被罗马遗忘的村庄自卫的唯一办法。但很显然,村民的岗哨没有发现昨晚的袭击者,此刻挂在高大的大门上的,是两个被吊死示众的男人。
这村庄是近些年来这里的外乡人陆续自行修建的,事实上,这个村子是陆续四散逃离故土的犹太人避居的地方。
几百年前罗马皇帝摧毁了圣殿和耶路撒冷,自那时起犹太人就背井离乡在罗马各个偏远的地方躲藏。尽管数百年来罗马已经历了改信**、东西分裂等重大事件,但迫害和歧视犹太人的官方和民间举措从未停止。不止是这座村庄,事实上在多瑙河一带有许多这种隐蔽的村庄,它们是犹太人最后的庇护地。再往北,就是寒冷荒蛮的匈人王国、达契亚和哥特人部落。
砖石垒起的大门外侧,此时悬吊着的两个男人已死去多时,毫无生气的眼神浑浊而空洞,呆呆望着大门下的罗马近卫军士兵,就像看着一场可笑的闹剧。就在这里,在处死这两名村民前,克利萨菲斯召集了大火中幸存的村民来到了这里,宣读了皇帝陛下的两道命令诏书。
当然,近卫军士兵怎么可能是纵火屠杀皇帝治下罗马公民的凶手呢?近卫军司令率军剿灭匈人潜藏者时,意外发现了正在燃烧的的村庄,于是连忙冲进去“救火”,才让束手无策的犹太人侥幸活下来一部分。一栋房屋还没有被大火点燃,但房屋的主人坚持阻拦士兵进屋搜查匈人潜藏者,因此被捕并处死。但离奇的是,据这两人说,这里本身有一位客人寄宿,但在所有人都没有察觉的时候已经消失。
这一天恰好是犹太人信奉的“安息日”,一贯随和谨慎的犹太人极其看重这个节日,也认为在这一天来到家里请求避难的客人是神给予的考验,要格外保护。但罗马近卫军不会关心这些理由或借口,任何试图阻挠搜查潜藏者的行为都是直接针对罗马的敌对行为。
近卫军司令克利萨菲斯代表皇帝宣布,是匈人为了掩藏潜藏痕迹而制造了这次袭击和纵火,这是针对伟大罗马的公然挑衅,也是对神的选民的公然冒犯,即刻起罗马将对塞格德正式宣战,以告慰被匈人“杀害”的公民的英灵。理所当然地,没有人质疑这个结论,如果可以忽略接受诏书的几十个幸存的村民和数千人的威严近卫军之间夸张的力量对比的话。
紧接着,这位年轻的司令宣布了另一条命令。罗马认为作为罗马公民,犹太人信奉异教,且勾结串通蛮族匈人危害罗马,已经证据确凿,即日起将被剥夺公民权,不被允许再居住在罗马境内,将被统一驱逐到东境以外的萨珊波斯人领土。对于这样的结果,这些村民丝毫没有感到意外。对于之前罗马士兵几乎等同于赤裸裸毫不掩饰的屠杀和栽赃行为,他们也没有辩驳,只是近乎麻木地遵命准备离开。
在准备返回村庄收拾一下尚未被大火烧毁的物品时,他们都抬头看了一眼大门上悬吊着的两个同胞,略带着些悲哀地向神祈求,希望“搜查潜藏者”的士兵们能高抬贵手,给自己留下一点东西,以免他们没有再找到新的安身之所,就饿死在路上。
而克利萨菲斯则没有管这些村民的眼神和状态,骑着马径直走到了那两个人要保护的那栋房屋。那屋子虽说没有被大火波及摧毁,但本身破旧腐朽,被风吹日晒,几乎在坍塌边缘,还有一半埋在地下,全靠土地的支撑才没有坍塌。这年轻司令没有下马,就在马上看向打开大门的简陋房屋里面,并没有进去。
房间里,还算坚硬的房间地面,泥土下一个本不存在的空间里,路曜正小心地躲藏着。当从天而降的火球和火箭矢像雨一样落到这个他刚刚才临时安顿的小村时,他猛然发现自己被某种熟悉的力量操纵了,他的选择很可能害了这个村庄的居民。
但仅仅是刚发现了这个事实,大火就已经开始在村子里四处蔓延,惨叫声和惊叫声此起彼伏,村民们都认为这是他们的神的审判,都跪在地上祷告,也就在大火蔓延许久后,罗马人近卫军士兵就冲进了村庄开始“救灾”,并开始搜查他的下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