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挖墙角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6、挖墙角 (1 / 6)
        待郑浑写完,刘意连看都没看,直接拿私印往上戳,郑浑似有犹豫之色,“长公主……”

        刘意对上郑浑的眼神,郑浑委婉问,“毕竟是写给刘太尉的,您不看一眼?”

        看什么,她连刘虞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冲人家喊叔,认亲戚也不是这样认的,都姓刘她还有个刘备刘皇叔,刘意沉默了下,刘备现在在哪?

        她也没心情搭理这位还未发迹的皇叔,盖完拿去给小毕,让他送到韩馥那一块寄过去。

        为了防止被人拆开,书信会以特殊手段处理,倒不是什么黑科技,只是用常见的木板做信封,一个做底一个做盖,外面有线槽,丝帛放在里头,合拢后用线缠好,绳端糊上泥,再盖个印章,信封就成了。

        后世诗词里的双鲤就是指最初被用来当做信封的木板,因为这两块木板往往会被制成鱼形,加以装饰。而被装在里头的丝帛,便是诗词里动听的尺素。

        刘意曾经好奇问过小毕,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是后世耳熟能详的事,既然已有纸张,为何还是竹简居多。

        小毕倒不意外,只是说,“是用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大面积普及开来,小毕想了半天,最后给出一个答案,“大伙都用简,就你一个用蔡侯纸,挺怪的。”

        丝帛是贵重物品,一般只有重要公文才会用它,竹简是用惯了,作为后来的纸张要想追上这两位前辈,还得走一段时间。

        等小毕走远了,刘意给郑浑解释,“诸事未定,多谈也无用,只需让刘太尉知晓我在冀州便是。至于后事……”

        刘意顿了下,没和郑浑讲。

        说的那么动听有什么用,还不如回头拿下冀州来的实在。

        阿史已重新换上热水,刘意双手捧杯,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不知道是不是刘意的错觉,身边人总有抱怨这几年偏冷,可北方向来不都是冷的吗?刘意指尖渐渐回温后,拉回思绪和郑浑聊起最近种种,“我听闻,近来常有人宴请文公。”

        老实人郑浑有一说一,“是,钟林也被请了去,多是冀州官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