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章:车祸 (1 / 5)
凄厉的风呼啸着,呜咽着,将飘洒而下的雨丝织起一道道的雨帘,在空中肆无忌惮的乱窜乱舞,乱飘乱洒,将用竹片和柏树枝扎在堂屋门口的半月形孝堂掀打得“噼啪”作响。
这是一座坐北朝南六排五间的红砖青瓦屋。屋的后面是一个独立的小山坡,山坡上是一片密密麻麻葱绿的竹林和几棵能一人合抱的樟树。
东面是一片用竹篱笆围起来的菜园子;西面是一口有着十几亩田宽的水塘;南面,也就是屋的正面则是一个用块石砌成围墙围起来的庭院,庭院的前面就是一座屋挨着一座屋的村庄了。
今天,是这个村庄里最特殊,最不寻常的一个日子;今天,是这个屋里最痛苦,最悲伤的一个日子。
整个村庄里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聚集在这座六排五间的屋子里和庭院里,为这屋子里的两位男女主人送上最后的一程。
堂屋里、堂屋的大门上、以及走廊里两头出口的门框上,都贴满了白纸黑字的竖幅挽联;门框的正上方都贴着一个大大的醒目的“悼”或者“哀”字。几条门框的上方和左右两方,还扎着柏树枝和一些白、红、绿、黄纸做的各式花朵。
堂屋的正中,在四张整齐而分开放着的四条长木板凳上,并列摆着两副刚刚被涮得还散发出一股特大的油漆味的漆得有些发光发亮的黑色棺木,那黑漆漆的棺木里躺着的可是几天前不幸遇难的一对年轻夫妇。
几天前的一个上午,天阴沉沉,灰蒙蒙的,压得让人都有些心慌。
前几天都一直下着濛濛细雨,这天反倒没有下雨了。早饭后,年轻的夫妇高高兴兴的叫来村里的一辆农用四轮车,将前些日子在开垦自己家的一片荒山准备种上杉木幼苗时,生长在荒山上的一些零星的杂木林被伐掉了,他们把那些直径大约在两公分至十几公分大的杂木林全部锯成两米长的杂木棒准备拉去木材收购站出售,换些钱补贴家用。
夫妇俩挥着汗水,把堆在路边的一大堆杂木棒一根一根的装上农用四轮车,装了满满的一车。然后,用绳索把车厢上的杂木棒捆绑好,两夫妇就顺便坐在了装有杂木棒的车厢上。
农用四轮车,满载着负荷吃力地爬行在乡村唯一一条泥泞、陡峭而又弯曲的马路上,在开出村子没多远,开上一条弯曲的下坡路段时,由于此处是山路,又是一个长达一里多路的坡路,路的左边是荆棘和岩石,水沟完全被山坡上冲涮下来的泥土和杂草堵塞,山水全部流在了马路上,路面被冲坏了,坑坑洼洼的,有的路面上的泥坑更深,车轮根本无法通过,要是轮子陷进了泥坑里,不是需要找人来帮忙推车,就是得把车上的货卸下来,别说要卸载完,但至少也得要卸下一半来,然后,空车才能加足码力爬出去。
路的右边恰又是丈多高的陡坡,陡峭的陡坡下面是一丘丘干涸了的已经收割了的稻田,走在这样的路上,就是技能再过得硬的司机,都得提心吊胆,小心而专注的选好路开过去。
农用四轮车司机,是村里面的老司机了,年龄虽然不老,四十岁才出头。但在村子里面开过手扶拖拉机;“东方红”大型拖拉机;到现在的农用四轮车。驾龄在整个村子里来说,是资格最老的,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摆古”,大家都恭维的称他为“师傅”!
况且,在这条路上,他几乎帮村子里所有的人拉过化肥、水泥、红砖、河沙;送过粮食、送过牲猪;更值得炫耀的是还帮新郎公、新娘子接过嫁妆。可以说,这条乡村马路自修通的那天起,他就在这条路上风里雨里,炎炎烈日下跑了。哪里有个弯道?哪里有个坡度?哪里有个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我闭着眼睛都晓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