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进洛阳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进洛阳 (1 / 2)
        李公亮与杨崇义、夏进忠、戴承恩带着五百衙内马军,押着装贡品的马车,出了蒲州城,先绕过中条山,走芮城、平陆,在茅津渡口过黄河,到了河南的陕州。再沿着渑池、新安的官道,直抵洛阳城。

        一路上,李公亮虚心向马军的指挥使、都头等军校请教,学习这年头官兵行军打仗的规矩。李公亮是这次差事的主官,又是节帅眼前的红人。那一夜李公亮一刀一枪单人陷城,这几位军校可是在城内远远看着的,敬佩不已。

        再说了,他们这几位中级军官掌握的又不是什么祖传秘方,独门绝技,是军中的大路货,所以倒也愿意解囊相教。此时官军,无论马军步军,经过数十上百年的历练,战术战法,包括扎营、行军等方面,都跟前朝盛唐的定制不同了。这些改进都是实战中总结得来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比那些“浪漫文人”挥笔写下的,满是玄幻或神秘色彩的兵书武经要现实和可靠许多。

        一边学习一边缓缓行军。这趟差事给的时间充足,不用担心会延期误事。一路上也没有遇到山大王来劫富济贫,这让有心考察下河南同行们实力的李公亮落了空。哦,现在应该是前同行,李公亮毕竟已经吃上粮饷,不再是贼了,而是捉贼的官兵了。

        根据李公亮从前的经验,五百骑全副武装的马军,如果没有聚起三千以上的经年悍匪,根本不敢打它的主意。可这里是京畿要地,天子脚下,跟一直乱哄哄的河朔燕赵不同,上了规模的山贼盗匪都被镇军和禁军们给收拾了。剩下的都是些游兵散勇的盗匪,看着几十车的御贡,除了流口水,就不要多想了。

        过了黄河,李公亮显得有些紧张过头,叫护卫的五百骑外松内紧,日夜提防。可是走了五六天了,都过了新安,看到的驻防禁军越来越多,一直都没事。

        “大哥,你这是怎么了?”杨崇义忍不住低声问道

        “崇义,你说要是安重诲派遣亲信带领精锐,假冒盗匪半路袭杀某等一行。只需要掠走或烧毁部分贡品,结果如何?”

        杨崇义脸色一变,“大哥,如此这样你是第一个逃不掉。丢失损坏御贡,论起来是要砍头的。然后李节帅也脱不离干系,一箭双雕。大哥,安重诲真敢这么做吗?”

        “是啊,崇义,永远不要低估那些当官的胆大和心黑。此前某等在黄河以北,是河中镇军的地盘,节帅从杨彦温事发后,找借口把地方各部都整饬了一遍,没发现什么异动。安重诲调兵进河中镇军防区,也很容易被发现。所以我猜测如果安贼要下手,十有八九在河南。”

        这时,离洛阳城六十里,有禁军过来交接了,接管了这几十辆马车,五百护国军衙内马军被安置在附近的禁军军营里。李公亮带着杨崇义三人和二十亲随从骑,跟着禁军继续向洛阳城进发。

        看着巍峨的洛阳城,李公亮猛然间想明白了,他转头对杨崇义说道:“崇义,看来某等在安枢密院使心里,还只是小角色,不值得他大动干戈。”

        杨崇义细细一想,赞同地点点头。

        在京畿地方调动上千军队去伏击一支有任务的镇军,这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要是走漏风声,或者被人抓到把柄了,安重诲再受官家信任,也要吃挂落了。轻者夺职,重者砍头流放。再说了,掠烧贡品,只会让李从珂受些处分而已,不会伤筋动骨,真正要丢命的只是负责押送的李大哥。

        “崇义啊,我想多了,想多了。安使相可不会为了某等这几只蝼蚁,就去冒这么大的风险。”

        “大哥,小心无大过。安使相没有这个心思,保不住有属下为了讨好他,妄自行事呢。”杨崇义安慰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