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明末初体验 (1 / 2)
头疼的厉害,记得和发小一起喝酒,看现在的状态明显是昨天喝多了,宿醉。睁眼看看四周,还好,是老家自己的小窝。
毕业四年了,直到张海辞职每个月只能拿到手的工资也不到5000块。也许在别的城市还好,可是在帝都,付了在六环外和人拼租的房租后,手里就没什么了。处了将近9年的女朋友,上个月也和他和平分手了,这女朋友是和他一个县的,双方这么多年也很有感情,不过慢慢的感情就会被现实所替代。之前貌似听到过一些不算是朋友的朋友的话,他们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张海,然后装作不经意的说出,他女朋友正被一个老男人追。没错,就是老男人,比他们父辈年龄还要大的老男人。不过张海也理解,人要活在现实中,他不也是慢慢的再向现实妥协嘛!所以虽然他知道他们被追与追求的关系近一年,张海都没说什么,只是等待女孩来通知他吧。其实主要是没钱。钱就是男人的情怀,男人的胆。但张海真没有,张海家是河北农村的,母亲在家务农,父亲是当地小学教师,能供他上完大学,就已经拼尽全力了。所以从毕业时,张海和女友提出回老家发展,而女孩还要求在帝都时,结果就已经注定了。张海怀着一种‘失败人生’的心情被老爹、老妈叫回了老家。毕竟他已经26岁了,在农村已经是大龄未婚青年了。
老家属唐山市下面一个小村子,离塘沽港和唐山市差不多距离。他二叔,也是张海父亲的弟弟,现在是村长,张海他父亲就想让他回农村老家,包个山,种点果树什么的。顺便把家也成了,老两口就放心了。
回来后,和朋友聚了两天,就被二叔拉着考察地形去了。一共四个小山包,前三后一排列。前面三个都是27、8亩到30亩左右大小的,后面那个山包大些,大概40亩,反正一共加一起125亩。山脚20亩坡地,还有外侧7亩左右的平地。一共算150亩。山脚平底还有几个厂房,不过都没开工,二叔给他一把钥匙,是靠近山道的那个小工厂的,说是金属加工厂,已经停产很久了,让他不回家可以住在那。然后二叔接个电话就走了。
张海走着去了那个金属加工厂,环境还可以,机器都盖着的,张海也没动,后院看出来是当时留出来住人用的,里面完全是空的。在前院随便捡了一根1米多的钢筋,就走向后排最高那个山包。
站在后排最高山包顶,后面应该是以前采石的地方,不过已经荒废了。看来要想种树,水是个问题。最好四个山包交点那个凹可以打个井。边想,张海边走着。走下来一看,还是挺平整,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打出水。突然发现不远处,大山包那侧有个防空洞口,这没什么奇怪的,6、70年代好像挖了不少这种东西,张海拿着钢筋手杖,来到了洞口,洞口应该是砖石的,还包了水泥。不过一般这种都是小猫耳洞,不会太大。要是够大,可以当仓库了。拿出手机,调成手电模式,走了进去。洞不是很大,大概3米宽,2米高的样子,但是很深,有将近20米的样子,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尽头处,有一片蓝色的光圈,非常的蓝,张海在四周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和发光有关的东西。犹豫了一下,还是先回村里了。
第二天,张海早早的就骑着老爸破二手摩托,来到金属加工厂。放好摩托,他就带着一些吃的,和一个简单帐篷铺盖,住到了山洞里。他足足研究了这个蓝光圈一个星期,醒着时他就看着,实在困了就把手机连上充电宝,然后摄像。发现这个光圈每天准时的10;00-14;00出现。中途他栓绳子放鸡,手机绑棍子录像这些,他都做过了。动物可以活,后面录下来应该也是个山洞。终于等了一周后,张海决定过去看看。背着准备好的登山包,跨上开山刀,拄着钢筋拐杖,左手拿着准备好的一只活鸡,如果有小型猛兽,可以用来引怪不是。准备好后,张海就出发了。深深吸了一口气。张海走进光圈。
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感觉眼前一篮,就走了过来,前面应该是山洞,张海看看左手里活蹦乱跳的鸡,转头又走了回去,跨过光圈,还是眼前的山洞,光圈也不会消失。这下放心了,拎着鸡又跨了回去。
张海看着眼前的山洞,他觉得应该就是过来时那个山洞,不过这个山洞比较原始,没有用砖石修饰洞壁。缓缓走出洞口,张海看了看天上,嗯,是一个太阳。空气比较清新,唐山这边的空气你懂得。仔细看了下地形,还是那三小一大的小山包,不过四周全是树,特别密。掏出手机看了看,果然无信号。
张海探索着向原来村子的方向走着,因为树多林密,他走的并不快。当他远远看见原来村庄位置时,可以看见,那里只有一条小河,一片树林,根本没有人烟。
张海掏出手机看了看,还是无信号。已经上午11.30分了。直接在河边把那鸡敲死,然后拔毛洗净,这过程因为手法不熟,在加上没有热水烫,拔得毛是惨不忍睹,鸡皮就没有一块完整的。不过一个现代人,这样纯粹的野外生存,还是让张海很投入。正忙着嗨,突然传来了人声,张海赶快抬头看,同时暗自感慨自己不是个合格野外生存达人。其中一个举着弓箭,在对着他喊话,另外俩个都手中有斧子类的武器,离着张海大概20米距离。虽然口音有些怪异,但是张海还是听懂了,拿弓箭的问题:“你是不是鞑子的逃奴?”
张海赶快举起手:“兄弟,别误会,我是汉人,也不是什么鞑子逃奴。”张海看见那拿弓箭的,身穿应该是明朝士兵装,鸳鸯战袍,赶快接着道:“小兄弟,我是流落海外的南宋遗民,坐船从南洋过来的。”
那个拿弓箭的走了过来,看了看张海,点点头道:“的确不是逃奴,逃奴没这么白净的,你倒是有点像庙里面的大和尚!”
“小兄弟说笑了,我真不是和尚,真是南洋过来的。这头发。。。。。我们那边很多人都留短发。”就这样,张海边套三个人话,边忙活着烤鸡,找了几片大树叶,又拆了两袋方便面,用里面的料包油包在鸡上一顿涂抹,裹上树叶,河边弄点泥,裹上。那俩人早好心的帮他准备了一堆枯材,点着火,张海把手里已经开包的两袋方便面递给他们,只见三人,很快就分好脏,其中一袋给了那俩拿斧子的,一袋拿弓箭的自己拿了。不过三人都没吃,都把方便面小心的装到怀里。
“你们为什么不吃?”张海还以为他们怕有毒什么的,不敢吃,打算先嚼一口,给他们打个样。
“这么好的面,他俩想带回去,看看换成杂粮给家里吃顿饱的。我嘛。。。。想带回去给俺爹尝尝。。。嘿嘿。”拿弓箭的道。
聊了一会,张海大概了解到,现在是崇祯二年,拿弓箭的叫祖有名,是祖大寿同族孙子辈的,他爹是祖大寿同族侄子,因为伤了腿,被安排到这后方顶个千户养老。那俩拿斧子的是砍柴的,不过父辈也都和祖有名的爹上过战场,伤残了,或者战死了,家人就搬到后方了。这地界以前归天津衙门管,不过后来蓟辽总督都管着天津,这地方就逐渐变成三不管了。天津衙门很有默契的收缩到塘沽附近。烤了一会,鸡熟了,张海拽了一条鸡腿,同时也邀请三人一起吃。结果张海就吃了个鸡腿,他们三个恨不得把鸡骨头都嚼了。吃完祖有名还埋怨道:“张大哥,你这太浪费了,烤只鸡,这放了多少盐。。。还有那么多香料。浪费了啊。。。。”
张海翻个白眼给他,吐槽道:“你刚才吃的比谁都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