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节 围困 (1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节 围困 (1 / 7)
        历史总是这样的耐人寻味,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南京城数次遭受攻击,数次被迫关城固守,数次拆掉护城河上的木桥,数次在战争的威胁下发出悲鸣。城墙依然是那样的高大,护城河依然是那样的宽阔,但这一切已经无法有效的阻止火器时代军队的猛烈攻击了。

        南京城外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军营、碉堡、壕沟,整个南京城已经被林清华与郑森的军队围了个水泄不通。

        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已经湿润起来的空气夹杂着一股腥腥的味道扑面而来,将那难耐的闷热渐渐驱散。

        乌云越来越密,越来越浓,越来越低,刚才还有一丝光亮的天空已经完全被遮盖起来了。

        忽然,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长空,短短几妙钟以后,震耳欲聋的雷声远远的传了过来,“轰隆”“轰隆”,连续不断。

        又有几道闪电出现在了黑漆漆的天空中,紧接着,瓢泼大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儿砸到地面上,地面上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了这雨珠编成的幕帘之中。

        温度骤然下降了,虽然还是能感觉到一丝热气,但人们已经可以从炎热中暂时解脱出来了。

        林清华将那被汗水浸透,并且紧紧的贴在后背上的军装拉了拉,接着走到碉堡出口处,抬起头,向外看了看天空,随后他伸出右手抹了把脸,将那些飘到脸上的雨水抹去。

        由于镇虏军武器远比桂王军队先进得多,部队的军纪、训练也比桂王军队严格的多,因此在战斗中占尽上风,打得桂王再也不敢主动迎击,桂王见无法与镇虏军正面相抗,于是只好龟缩在南京城中,并在内外城墙上和城墙的内墙根儿下加紧修建更多的炮台,希望依靠火炮将镇虏军的攻势遏制住。

        不过,林清华并没有让桂王的这个企图得逞,在他的命令下,镇虏军炮兵立刻利用星月朦胧的夜晚,在城墙外围不远处修建了一系列的碉堡和炮台,在高高的炮台上架起大炮,并将那一百门新式后装炮拖进碉堡之中,一边用炮台上的大炮猛烈轰击城墙上的炮台,压制桂王军队的大炮火力,一边用那射击精准的快炮从碉堡中准确射击,将那些架设在城墙上的桂王军队的大炮一个接一个的敲掉。

        桂王军队起先曾试图用大炮将那些碉堡摧毁,但他们很快就发现,那些镇虏军的碉堡是那样的坚固,以至于他们的大炮打在上面没有一点儿效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火炮精度太差,即使是在无敌方火力压制的情况下,他们也很难打中两里外的那些体积不算大的碉堡。

        镇虏军的碉堡之所以能够这样坚固,完全归功于林清华在半年前研究出的原始水泥。虽然这种水泥的硬度还不够,凝结的速度也差强人意,但毕竟这种水泥对于军事技术而言是一次飞跃。以前修建的碉堡完全是土木结构的,不仅抗轰击强度差,而且木材的加工十分麻烦,而现在就简单多了,只需带上装在密封起来的油布包中的水泥,再带上一些毛笔杆粗细的铁丝,那么就能很快在前线修建起耐用的水泥碉堡。

        当然了,现在的这种碉堡还不能称之为“钢筋混凝土碉堡”,因为它的核心部件不是钢筋,而是铁丝。由于现在的钢铁加工手段还较为落后,无法保证长度较长的钢筋的强度,因此,林清华理智的舍弃了用钢筋修建碉堡的想法,而代之以铁丝。虽然这样一来,碉堡的强度肯定会差一些,但已经比那些土木碉堡强太多了。

        虽然快炮的装填射击速度很快,射击精度也很让人满意,但毕竟口径太小,这样一来,其在远距离的威力就会下降很快,因此,林清华不得不将碉堡修得离城墙近一些,以便充分发挥快炮的火力优势,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目前的这些大炮全部使用的是机械式的瞄准具,在炮身上没有装光学瞄准镜,如果离目标太远的话,就无法准确瞄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