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53 齐燕为仇
《燕召公世家》战国篇—齐燕为仇
一、齐燕之交
春秋时期中原版图分别是东齐北燕南楚西晋,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要想拓土发展,必先将目光投向中原,后期的晋楚就是这么玩的。包括西陲秦,不是不想这么玩,而是限制于晋国的强大,阻碍了秦向中原的挺进,只能暂时称霸西戎。来看齐国,齐桓公时,任用管仲全面改革,在中原诸侯中率先崛起,“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尽显泱泱大国之风。但是桓公一死,齐国霸业不再,晋楚先后崛起,几百年间在晋楚面前抬不起头来,虽然仍不失为大国,但是号令天下的威风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呢?
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齐国不能向外扩张领土。在桓公时候,管仲已经看透了这点,建议桓公内行改革,外服诸侯,打的旗号是“尊王攘夷”,虚名足够美,实力却日益消减,做的都是出钱出力赚名声的活儿。譬如当初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出钱出力,只是在国际上赢得美名,至于实惠却没有,花销却很大,燕庄公感激齐桓公相救送出燕国进入齐境,齐桓公慷慨的把五十里土地送给燕国,这一举动享誉四海。齐国差不多干的都是类似的事。再有钱也禁不住这么玩,所以桓公死后,齐国内虚加之动荡不止,于是霸业衰落,再也没有抬起头来。晋国则不然,帮你可以,要钱要地,白出力的活儿老子不干。所以晋文公死后,晋国实力仍然在中原诸侯为大,百年间诸侯唯晋国是从。这是齐晋的根本不同处。
那么齐国真的不想扩张地盘吗?非也。但是非常困难,挺进中原的话有一道阻碍,就是鲁国,尽管鲁国实力不济,但是想兼并鲁国也不是那么容易,何况西边的晋国怎么会允许齐国兼并鲁国坐大呢?挺进中原没有可能,怎么办,向南吗?南蛮有楚吴越,民风彪悍,没有十足的把握向南。只有一个方向可以发展,就是燕国。燕国处于齐国的北邻,自桓公北伐山戎,帮助燕国复国,开拓了周边的疆土,燕国也开始慢慢的发展起来。
到了战国,姜齐已亡,替代的是田齐。田齐日夜盼望想着兼并燕国,苦于燕国内部比较稳定,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但是,机会还是来了。其时正是齐宣王执政。
二、燕王哙与子之究竟是什么关系
战国时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真真实实的上演了一出仿古大剧——禅让。
关于禅让的传说在儒家典籍中非常尊崇,至于真实的存在与否,各种纷纭。但是燕王哙却是实实在在的玩了一把禅让,向那要遥远的古圣先贤致敬。这个故事的主角当然首先是燕王哙,促成这件伟业的还有大名鼎鼎纵横家苏秦的弟弟苏代,另有一个鹿毛寿,还有一个或曰(是一个人还是一伙人无从考证,考证也没意思)。
先来看司马先生《史记》中的记载。
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为齐使於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於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於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於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於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於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於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卖已讼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於子之。
故事很简单,就是苏代游说燕王哙,国家要发展首先要“信其臣”,于是燕王尊崇国相子之。这里面肯定有诸多猫腻,譬如子之与众人的勾结,来实现他谋君位的野心。当然,子之这个人也确实很能干,可以独当一面,能力上出类拔萃。另有鹿毛寿来进一步忽悠燕王哙,并且举了上古的例子,一步步引导燕王哙把国家大政委托给子之,燕王哙真是配合啊。后来“或曰”直接挑明,说国君尽管把国家大政交付子之,但是子之没有人事权,军队也指挥不动,这不是真的禅让,这是害子之,还拿大禹和儿子启来说明。燕王哙一听非常有道理,干脆我退位让贤算了,我岂不是跟尧舜一样的贤德了吗?
我总以为这里面有其他的原因,据说这个燕王哙也有点本事,治理国家算是井井有条,不是个昏君。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一种选择呢?难道没有考虑到法定的继承人太子吗?太奇怪了,把燕王的行为归为理想主义并不能解释他的所作所为。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这个燕王哙与子之间的关系似乎存在一种暧昧。如果是这样,他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了,否则真的说不过去。
三、燕国内乱
子之做了国君,法定继承人太子不干了,拉帮结派的要造反,打来打去,谁也不能消灭谁。这个时候,齐国有动静了。齐国那个喜悦啊,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连可爱的孟子都劝说齐宣王,到时候了,这就好像武王伐纣一样。管他谁是纣,反正他们乱了,我们去帮忙,去拉架。齐国出兵,三下五除二,几十天内就把燕国给荡平了,燕国百姓那个高兴,打开城门夹道欢迎。估计燕国百姓也看不惯自己国家君主玩的这一出,真是有意思。
齐国的兵马占了燕国,当时帮忙出兵的还有燕国西南的中山国,看见邻居出乱子都想分一杯羹。这下不得了,烧杀抢掠,拿的拿,毁的毁,燕国百姓一看苗头不对,以为来得是桓公那样的救兵,帮助平定国乱的,谁想到来了一群狼。
战国乱纷纷,谁也不愿意看到邻国壮大,对自己都是一个威胁。譬如赵国,一看齐国和中山国要灭了燕国,这不得了。中山就在赵国的东临,中山要壮大,对赵国不利,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帮助燕国,于是出兵拥立太子昭复国,并且在国际上倡议齐国罢兵,齐国没法子,惹的诸侯抱怨很吃亏,赵国那些家伙们,跟蛮族没啥区别,赵武灵王不是个善茬。这样最后燕国复国了,当政的就是燕昭王。
就是这个燕昭王,感慨国家基业被齐国毁灭,国仇家恨,于是忍辱负重,来了一次战国版的卧薪尝胆,三十年后(二十八),有一个叫乐毅的将领几乎把齐国连根拔起。这是后话。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