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8章 功过(下) (3 / 5)
但是秦晋后来还是撕破脸,问题出在晋惠公身上。
国际间的来往最忌讳趁人之危,或者见危不救。
当时的国际形势,齐桓公已死,中原缺少新的霸主,而且齐国内乱,已不复当年威风,秦晋楚相继崛起,对天下虎视眈眈,秦穆公称霸西戎,楚国征服南蛮,晋国在献公时期开疆拓土,已露出争天下的气象。
晋惠公即位,自然想比他的老子更英雄一些,但是惠公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言反尔,失去了霸天下起码的伪装,就是说政治上很不成熟,但是晋国有实力争天下,这点毋庸置疑。
韩原大战就是在这种态势下发生的。
晋饥,乞籴於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菑流行,国家代有,救菑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秦穆公能得孔子的高度赞赏不是没道理的。
孔子:“其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其举也果,其谋也和,法无私而令不愉,首拔五羖,爵之大夫,与语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虽王可,其霸少矣。“
孔子说,秦穆公在位期间完全具备称王的资格,作为霸主有点可惜了。
孔子为什么这么评价秦穆公呢,要知道孔子一生没有去过秦,秦国被中原视为戎夷之卒,没文化的民族。
看看秦穆公在晋国闹饥荒的态度就多少了解了。
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晋惠公不遵守承诺,是他个人的问题,晋国闹饥荒,伤害的是百姓,老百姓有什么错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