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吹牛 (2 / 2)
一位专家说:“二战之前,就石油地质构造而言,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苏.联国内的石油资源主要蕴藏在中生代与古生代地层,主要第三纪沉积层,典型油田是巴库油田。二战结束以来的这几年,我们又在古生代地层中找到大量的石油储量,成功扩大发现了伏尔加-乌拉尔泥盆纪的巨大油藏。”
另一位专家说:“我国的原油储藏分布较有规律,二战前主要在分布在高加索,1940年,那里的原油探明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全苏的80%和86%,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和产量只占全苏的16%和6%。二战后,党加强了勘探工作,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探明量上升很快,预计再过两三年,就能完全取代高加索,成为全苏第一,而且找油前景比较广阔,预计保持同等开采强度,至少可到延续到1990年。”
有人补充说:“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约有一百万平方公里,远比中国胜利油田和大庆油田占地广大,工作量繁重得多,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先后发现了包括鞑靼、巴什基尔、古比雪夫、彼尔姆、奥伦堡、伏尔加河下游等六个主要产区,已探明石油储量中除开已开采的量,保有量约二十亿吨以上。”
叶六斤心中只依稀记得后世中学地理课本中说过苏.联最大的油田是秋明油田,是世界级别的,又早已了解清楚秋明油田尚未发现。于是,开口说道:“我觉得贵国油田最有发展前景的地区是秋明地区,那里肯定有特大油田,比苏联目前的油田都要大得多!”
“哦,看来叶六斤同志对苏.联的情况并不了解,我来说说吧。由于伏尔加-乌拉尔泥盆纪的巨大油藏的接连发现,我们认为,苏.联的原油主要储雪区和产量区似乎呈现由西向东部发展的重大变化,所以对盆地结构的秋明省进行了大量的地质普查和勘探工作,这项工作始于1934年,直至1948年,按以往的成功经验,曾经一度确定古生界是本区最有利的勘探层,于是在乌拉尔山的东坡及西西伯利亚盆地的东南部进行了十多年的勘探,但非常可惜,结果是一无所获。这几年,受叶六斤同志在中国的接连成功的鼓舞,我们调整了方向,以中生界为主要目标层进行了钻探,但至今仍无重大发现,只发现一些零星的小油井。因此,有许多同志认为秋明省不存在重大石油储量的前景。”一位看似权威的人士,有点老气横秋的样子,语气温和却不乏讥剌的意味。
叶六斤年少气盛,又刚重新巩固了国际石油权威的名头,所以听不得人家的讽剌,最主要是后世明确说“秋明油田、秋明油田”的,那是白纸黑字写在教科书的,地下的东西没长腿,更不曾练就乾坤大挪移;一句话,——没跑的!于是,他底气十足地进行批驳,认为苏.联专家迷信西方的那套成油理论,过于谨慎而走向了胆怯的反面,应大幅扩大勘探范围,不要执着于什么中生代、古生代的。
那位权威人士摇了摇头,一副无可奈何的情神,说:“叶六斤同志,正是受了您成功的启示,我们勇于打破成规,在秋明省将勘探的目光主要放在了白垩纪砂岩与侏罗纪砂岩地质结构,可惜还是没有发现,看来您的经验只能适用于中国,苏联有自己的成油规律!”
叶六斤根本搞不清什么白垩纪或侏罗纪的,只知道肯定是哪里出了偏差,所以迟迟未有发现。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他不可能退让,又说不出具体方向,只好硬着头皮,带着责备的语气说:“我看是苏联同志还是过于保守了,勘探工作的范围没再放大,秋明省肯定有特大型油田,而且是世界级的!”
有人气不过,问:“叶六斤同志,我们的确做了长期的、大量的工作,将勘探范围一再扩大,在秋明省这片地处僻远、严寒、荒无人烟的沼泽冻土带的广大范围内,不怕苦累,克服十分恶劣自然条件造成的严重困难,搞了近二十年的工作,我们并没有像您所说的保守!可那片地区实在太广大了,在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之前,不能瞎胡干,那会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
话说到这里,双方都有点火气了,话语中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叶六斤忍着火气,回头低声问了罗里罗索娃。
——报告大校同志,秋明省本身面积达到143.53万平方公里,另外还要加上授权管辖的汉特曼西斯克民族州约55万平方公里,二者合计接近两百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约一百二十万,是典型的地广人稀。
啊,叶六斤的头脑一下全炸了!两百万平方公里!我的天呐,那比大庆所处的黑龙江加松江省的面积,几乎大了十倍啊。难度可不止提升十倍,那句大海捞针可太贴切了!嘿嘿,这个,看你小子这伪权威的金手指怎么点!点错了,小心扣顶破坏**建设的反.革.命帽子,一枪毙了小命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