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小伟
说到那个考上北大的女生,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同学,这个兄弟,就叫他小伟吧。
小伟当时在小学的时候,是学围棋的,我还记得他有段时间特地请了假出去比赛。我觉着让孩子去学下棋其实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让孩子学什么主要还是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可能也是下棋分散了他在学习上的时间,所以他小学的时候的成绩一直都是十名左右。而我一直是名列前茅。而且当时因为一开学就和班里的小霸王打了一场“友谊架”,加上我学习成绩也好,所以慢慢也有些班里的“小人物”叫我大哥,就有一次,有个小弟,我忘了这个小弟叫什么了,他过来和我说,小伟欺负他,定着为小弟出气的原则,我和小伟约了下课在走廊一决高下,结果小伟不讲武德,在陷入劣势的时候,居然用指甲挠我的脸,生生给挠出血了。当时我回家我爸妈问我脸怎么了,我还说是早上做完早操回来的路上不小心绊倒,脸刮到了树皮。当时自以为挺合理,但指甲印谁看不出来,我爸妈也没戳穿我,可能也是觉得指甲印应该是女孩子留下的,不是什么多大事。还好那时候小,没给我脸留下什么太大印记,过了段时间就好了,所以和小伟也算是有些小丁点恩怨的。但那也只是小孩子的打闹,后来我们在路上遇到的时候,还是很友好地打招呼的。
我们当地当时是这么个政策,在县城里有两所中学是最好的。第一,当然就是我的母校,一所百年名校,在我没去那上学的那些年,几乎每年高考都能有清华北大。但不知道为什么,后面的几年,一直到现在的战绩,都不怎么理想,已经很久没有清华北大生产出了。可能对于一些地方的学校来说,每年出几个清华北大并不算什么稀奇。但对于我们那个小县城来说,一年能出一两个,已经是很轰动的事情了。所以,我们那所学校,可以说有很高的地位,甚至要比市中学要更厉害。而第二,是我们县第一中学。这所学校的历史就没那么久远,实力也稍弱。出于一个比起县其他中学,要高出不少,比起我们学校,又有些差距的位置。
这两所学校,就成为了每个小学“高端人才”的输出地。当时的政策是这样,每年小学考试,县城里的所有小学,每个班名列前茅的几个人,都有可以直接推荐去到这两所中学的初中部学习的机会。而县城管辖的乡小,每个学校会有一两个名额。而我当时,就是被推荐去到我们学校的初中部。我还记得我在乡小上学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学校要求我们学生的家长带我们到母校附近的卫生院打预防针,打完回来路过母校的时候,我爸对我说:“儿子,以后你要考进这里读书。”说实话,能进到里面读书,说出去的时候,都是有点小光荣的。特别是在村里,别人一听你是那所学校的,都会说好厉害。但正在厉害的知识尖子班、火箭班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是在二本、甚至三本的水平,只是相比于其他学校,我们学校的本科率,一本率,二本率要高很多,其他学校可能大部分都只是专科。
到后来,我的确是光荣地进到这所学校读书,但没想到的事,这一待就是7年。7可真是个神奇的数字,比如clearlove7。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复读一年。所以我对母校是很有感情的,每年寒暑假回去的时候,我基本都会和我女朋友回去看看。
到了初中,假设哈,当时我没有溜出去上网,我现在估计就是另外的样子。上网肯定是影响学习的,但靠着吃老本,我也还能在班里排到前十左右的位置。中考的时候,自己也勉勉强强可以上到学校的高中部,为什么说勉勉强强,因为我们高中部的招生要求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生物、化学。六科的成绩里,有4科及以上成绩达到A+的,就能到高中部学习,说到底,我们母校的高中部才是重点核心。
但当时我的成绩很尴尬,是3个A+,3个A。当时我们班主任给了我两个选择,我们出成绩之后需要填个志愿书,和高考填志愿差不多。班主任的意思是,我这个成绩,填第一中学,是稳上的,而且还能去那的尖子班。但填高中部的话,可能会有点风险,而且就算是录取上了,我们这一类的学生,相当于是第二批次的,比第一批次的学费要高一点。
最后我选择了贵一点的。因为说实话如果是初中在里面读,高中又跑出来,我觉着是有那么一点点丢人。当时小伟,我对他没什么印象,甚至记不清,他当时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是推荐上初中部。就算是,我和他的差距应该也不大,否则,我应该会对他有印象才对,因为每学年学校都会对成绩好的人评奖。
真正地差距,就是在高中,当时我自然是在普通班,而且老本也啃完了,上网也没戒掉,就慢慢成了一个实打实的学渣。而小伟就不一样,他在我们高中的尖子班,而且每次学年考试,特别是在高三多次的模拟考,公布的表彰成绩表上,都能看到他的名字,基本每次都是年级很靠前的位置。而我……挣扎了八年,也还是“龙的传人”。
最后高考才是最能看出差距的,小伟,考上了同济大学。而我,复读了。这自然和我的堕落离不开关系。但我自己也想用自己的这个经历说一个自己的看法:其实,小学,初中的成绩,真没那么重要,初三开始之后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只是结合我自己一个人的经验在说这句话。而是当时在高中时的大部分同学,他们有些是乡镇小学,乡初中出身。有些是我们那的师范中学出身,师范中学是很特殊的存在,他和其他所以中学都不同,实行的是全封闭式管理,就算周末也只有半天假,和高中一样,所以那里成为了很多乡镇家长的选择,而且,那所中学也的确不负这个选择。
其实按照考入我们母校高中部的比例来说,附中是比例最高的,只不过我们母校的初中部,在小学的时候,就把所有的尖子生拉了过来。本身底子就好,而附中接受的都是乡镇小学底子平平的人,最后还能有这么高的升学率,才能体现他们的实力所在。
由这些乡镇中学和附中来的同学的嘴里,我听到的是这样的,他们说,初中的东西真的很简单的,他们初二之前都是在疯狂地玩,全都是在初三的时候拼命地学,最后也都能有好的成绩。其实包括我自己班里,也有这样的人,都是初三猛地加油。
但话说回来,其实我自己说的也不对,如果一个人小学初中的成绩都很好,底子好,自然会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路,只要中途不出意外,比如像我这样去上网什么的,应该都是会一直好下去。但也不绝对,学习其实也是看天赋的,高中之前的内容可以勤能补拙,但真到了高中,有时候会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还是考不到别人那么好。但也可能是自己不够拼命。这个问题说起来可能就复杂了,而且也容易有争议。如果我说勤奋努力补不了学习天赋,那毛坦厂又是怎么来的呢是吧?但也的确,有些人就是很擅长学习,有些人就是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就像我初中吃老本,那时候数学对我来说,就算上课不听,平时随便做做作业,也能考110左右。但高中,数学我见一次怕一次,别说110了。能过100我都笑死了。
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广大学子好好学习,也好好珍惜在学校里的时光,我是个反面教材。老师们的确总骗我们,比如:我们永远是他们带过的最差的一届。比如:现在辛苦点,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但有一点老师没骗我们:就是,我们以后,真的会怀念在学校里,那段很枯燥乏味,有辛苦的时光!所以,就算讨厌学习,也尽力去学吧,能学多少是多少,不让自己后悔就行,别像我这样。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