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厉害的制造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厉害的制造 (2 / 2)
        秦国的青铜剑制造是世界一流的,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秦军才可以无视铁器发展的大趋势,坚持配备青铜武器。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便是荆轲刺秦王。史记上这样描述: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奔逃的秦始皇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竟然不出。司马迁解释说,秦始皇的配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

        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它无法做长的原因是因为青铜材料容易折断。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55.6厘米。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

        这种长度的配剑随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么可能因为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呢?

        对于司马迁的这个解释,后世的科学家一直很困惑,直到在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把长度超过了91厘米的青铜剑!那么,秦人将剑加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19世纪英国古兵器学者理查伯顿认为,在短兵器格斗中,刺要比砍更有优势,因为它更逼近对手。古罗马军团在血战中总结出一条规律:以相同的力量,刺比砍更致命,刺死砍伤。比对手的剑长出大约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

        后世对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听了这么多,是不是想要六体投地一下?应该的,应该的。

        接着,他们走入了另一间作坊,来到了此次巡察的最终目的地铁剑铸造作坊。

        铁器铸造仍处于研究阶段,因此作坊里工匠只有几十人。一些工匠不断从火炉中取出烧得通红的生铁,放到案板上叮叮当当地敲,敲了一会,放在一边待它冷却,又去敲下一条生铁。另外一些工匠围着几条生铁不知在讨论着什么。

        看了一会,扶苏觉得有点不对劲,但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

        这时周康端来了两个大碗,道:“陛下,作坊简陋,没有好的茶水,请将就。”

        扶苏点点头,接过碗,慢慢喝了起来。

        喝了一口茶,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知道哪里不对劲了,这作坊中没有水!

        现实中扶苏没见过铸铁的真实场景,但在电视电影里还是看过的,好像是把铁烧得通红,敲打一阵,放入水中,发出“”的恐怖声音,然后又拿起来接着敲,接着烧,如此循环,直到铸成。这种办法叫什么来着,淬火?对,就是淬火!难道这时代还不懂这个方法?

        事物的突破,往往就在于简单的一个环节而已!

        扶苏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吓了蒙毅周康一大跳,工匠们也停下手中的活计看着他。扶苏大喝道:“抬一大缸水来!”

        不一会儿,五六个青壮吃力地抬来了一大缸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