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天下英雄 (1 / 2)
秦扶苏快刀斩乱麻,在蒙毅等人的协助下,两天就下发了改制诏。
改革政制,分设五院:立法院,最高长官为议长,李斯任之;政务院,最高长官为中丞相,冯去疾任之,萧何曹参为辅;军事院,最高长官为太尉,冯毋择任之,王贲为辅;司法院,最高长官为大法官,冯劫任之,赵佗为辅;监察院,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司马循任之。
冯劫和司马循换了一下岗,因为监察院在五院中排名最后,司马循资历尚浅,秦扶苏就把他调换到监察院去,不过已经算是升官了,从丞相下属的九卿一下子变成跟李斯三冯等老资格平起平坐。
然后,再根据需要,在各院下面设部。
如陈敢就当上了皇家事务部的主事,相当于原来九卿中的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三职合一,吴颂因罪免职,陈敢还负责起宫内外宦官宫女的管理之职,可谓是一步登天。各部的头头称主事,而不叫尚书或部长,扶苏是想淡化官本位意识,寄意于各部头头要各负其责,主持局面,认真办事。
一些部下面设司,司的头头叫事中,司的普通官员叫干事,亦是此意。不要以为自己是个官,其实就是个办事的。
五院的人事安排基本没有打破原来的格局,原来三公一类的重臣基本上仍干回老本行,九卿等次一级大臣分散到各部重新明确了分工,因而把改革的影响降低到了极致,实现了平衡过渡,皆大欢喜。
特别是对李斯,既满足了他依然是大臣之首的虚荣心,又发挥了他在法律方面的特长。在没有打破原有格局的基本上,提拔了司马循,并开始有意识地把各院的副职交给以后可以接班的人选如萧何等。
萧何、曹参在短短时间内跃居政务院副职,得到了极大的重用。本来秦扶苏还有点担心,潜意识里还有前世那种论资排辈的想法,怕众人不服。但很快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只论才能而不论出身的光辉年代,一众大臣对萧何曹参这段时间表现出来的政务才能心服口服,均无异议。
像之前百里奚、张仪、商鞅等人,都是从一介平民直接被秦王拜为相国,一下子就跃居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显赫无比。
像历史上的韩信,也是从一个无名小卒被刘邦直接任用为大将军,开始百战百胜的征程。秦扶苏不禁欢呼:这真是一个可爱的时代!
中央机制的变化对地方没有太大的影响,只须增加法官编制。在内史郡,秦扶苏增设了郡法官,并在各县设县法官,负责司法审判,并制定计划把法官编制逐步推向全国各郡各县。当然,随着政务分工的专业化,今后地方上肯定需要相应地增设一批机构,但那绝对是打完这场大战之后才能做的事情了。
参照明朝的官制,秦扶苏还给自己设了内阁,独立于五院之外,相当于自己的秘书处,负责与五院进行沟通协调,也相当于智囊团,帮忙出谋划策后交付诸院执行。一些职位较低的大臣进入了内阁,如蒙毅,在五院中并无实职,以中常侍的身份入阁,并被委以内阁首辅,在皇帝身边帮忙出谋划策,影响力并不亚于各院长官。冯去疾身为丞相没有入阁,而陈敢因为负责皇家事务反而以主事之职入了阁。
冯劫和司马循因为年轻有为也入了阁,成为秦扶苏的左臂右膀。
职位低的人进入内阁掌控权力中枢参与决策,职位高的人却在权力中枢外围负责具体事务操作,这一套互相制衡之术,秦扶苏是看《明朝那些事儿》学到的。
对政制改革的顺利推进,秦扶苏感到有些意外,本来他还以为要像前世的领导那样做做动员发动和进行沟通协调,但在君权统治下,这一套全免了,拜秦始皇高度集权所赐,众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坚决的服从和执行,并无异议。
也是,历史上胡亥小子那么乱来都得到了无条件的服从,何况是德能兼修的扶苏公子?
半月之内,秦扶苏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将政制改革完毕,现在他只想让大秦的未来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发展。
众大臣各就各位的那一天,秦扶苏想:“从今天起,我不是什么秦扶苏了,我就是扶苏,我是大秦的皇帝,我不会让大秦亡在刘邦和项羽的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