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部落的崛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商部落的崛起
  传说商部落为高辛氏(帝喾)的后裔,契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兄。契因帮大禹治水有功,被帝尧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其部族以地为号称“商”,契成为商部落的始祖。商部落在契的带领下,制作的陶器和冶炼的铜器都很有名,并派人贩卖到周边其他部落,又带领大家从事农业生产,组织大型祭祀等活动,商部落不断强盛发达起来,契的名气也渐渐传播开来。于是契又被封为司徒,司徒有点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长,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司徒不仅仅是负责传授人伦五教和祭祀礼仪,更重要的是组织一些人去帮忙到需要的地方去从事农业生产,并到各地传授手工业技巧,包括如何用火烧制出更好的陶器和冶炼更好的铜器,契都做得有声有色。契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筑造阏伯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中国古老的天作出了重要贡献。契在他的居住地商做火正,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中国民间尊他为“火神”。契死后葬于商丘阏伯台下,由于契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来。

  契死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继承其遗志,开拓疆土,先后在藩和砥石等地活动,并在砥石建起陪都,扩大了商部落的势力。昭明之子相土在位时,商部落的畜牧业已相当发达,畜牧业的发达为商部落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并开始使用奴隶奠定了基础。传说相土用槽喂、圈养之法饲养马匹,将马驯服,再加训练,于是马能拉车驮物,成为重要运输工具之一。相土驯马成功后,又亲自或指导商部落的族人驯服野牛、野猪、野羊、野狗、野鸡等,将它们驯服之后,由野生变为家养。这些动物变为家养后,由于饲养条件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繁殖能力增强,数量逐渐增多。相土的目标是明确的:马主要用于作战、狩猎和运输;牛除了食用外,还用于运输和祭祀;猪、羊、鸡除供人们食用外,主要在祭祀活动中当做祭品;狗则用于防卫与狩猎,有时也用其作为祭品。他乘夏王太康失国对东方无力控制之机,迅速扩展了自己的势力,开始向东方发展。以今商丘一带为中心,把势力伸张到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并抵达渤海一带,带动了先进的畜牧业向外的传播,还同“海外”发生了联系。

  相土的曾孙是冥,曾任夏朝司空,是在大禹之后的又一位治水英雄,为政勤劳,死于水中。后来,商部落固定在冬至时,为歌颂冥的功德而祭祀他。冥的长子王亥训养牛马,并发明牛车作为运输工具。因此让部落农业快速进步的同时发展了贸易业,有效缓解了农牧产品过剩,开创了商业贸易的先河。夏王姒泄十二年,王亥为了要解决牛、羊过剩的问题,于是跟其弟王恒讨论如何跟其他部落以物换物。决定好之后,与王恒选一些有活力的人,一起亲自把这些动物送至有易氏(今河北省易县一带)。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赶走了王亥的随行人员,夺走了货物和牛羊,王恒在战乱中失去音讯。王亥和王恒前往有易氏之后的第四年,人民确认王亥已经身亡、王恒已经失踪,就拥立上甲微为新一任商部落首领。上甲微为报“杀父辱伯”之仇,而借河伯族的军队来讨伐有易氏。在过黄河时,有易族人没有阻截,反而让他们顺利地渡过。军队渡河之后,有易君绵臣赶紧派遣一位使者,向上甲微说明王亥被杀及王恒失踪的情况。原来是宴饮时,王亥兄弟有失检点,激怒了绵臣。绵臣派人杀死王亥,扣下牛羊和全部货物,将王恒等人驱逐出境。然而,上甲微对此半信半疑。但考虑到事情已经木已成舟,而遂斩杀使者且下令进攻。进城之后,上甲微开始派人寻找王恒的踪影,结果确定是失踪。这使上甲微失去理智,放纵军队进行屠杀,来发泄愤怒。而有易君绵臣已经战死,所以上甲微决定把有易国土纳入商部落的版图。上甲微为祭祀亡父又创建了“禓五祀”之礼。上甲微之后,由其子“报乙”即位。

  报乙之后经四代经营至主癸时,商部落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主癸无视夏王的权威相继攻灭了周边几个诸侯将其并入商国。主癸死后,他的儿子成汤继位,当时的天下共主是夏王履癸,他骄侈淫逸、宠用嬖臣、暴虐无道,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夏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国势渐衰。成汤为了准备灭夏,在夏王履癸十五年,将商国的国都由商丘迁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成汤在亳这里营建新国都、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之战创造有利条件。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