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孟子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已:停下来。
厚:看重,重视。薄:轻视。
锐:疾速,猛烈。
所厚”是内心明白这是应当看重的,“薄”则是指对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无法落实到行动上。既然对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都如此,那么对其他的事情就更不用说了。
儒生的理解:想停止的时候,想一想这属于不可以停止的情况吗?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
闵:忧虑。揠(yà):拔(苗心)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归:回家。
病:指极度劳累。
趋:疾行,小跑。
孟子主张持志养气。他说:“夫志,气之帅也。”意思是说,人的心志统帅着他的气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专一而高远的心志和崇高情怀的人,能够拥有强大的气场。同时,孟子指出,一个人具备正直、仁义等品德,是培养浩然之气所必不可少的。倘若做了有愧于心的事情,便会导致浩然之气的萎缩。
最后,孟子谈到培养浩然之气需要长期的积累。只有有意识地在逆境中磨砺自己,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痛苦,才能“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最终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
儒生的理解:不同的美德无法独立践行。在艰难处境下行正义之事的勇气,遏制过度放纵的节制,斟酌自身决定对他人造成影响的正义,应对世事无常的智慧。
即依据苏格拉底的定义——一个人无法既做到毫无节制,又勇敢无畏。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孟子·尽心上》)
王公:天子与诸侯。致敬:极尽诚敬之心;极其恭敬。尽礼:竭尽礼仪。
且:尚且。由:通“犹”,还。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仍然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做人准则,只有士才能做到。士对社会的价值在于能够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使社会有序而健康地运行和发展,所以,“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孟子·滕文公下》)行使管理社会的职责,是士的本分。但是,当君王胡作非为,“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孟子·离娄下》)
儒生的理解:贤人是标准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