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虎头 (1 / 2)
长孙无逸让土畜推自己上了城楼,看着在瓮城里正训斥那些各家护卫的熊阔海,不由得嘴角微微翘起。隋唐演义里的第四好汉,自己张大哥的铁杆小弟。长孙无逸自从知道这个留给自己的护卫头领叫做熊阔海,就知道自己是穿越到了隋唐演义里的世界,他万分期待与这个时代的各路英豪们相遇。
起义是不可能起义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起义的。抱大腿是要抱大腿的,等李二公子成了天策将军,自己就投奔过去。名留青史的贞观之治啊,万邦来朝的盛世天朝啊。“我长孙无逸,一定要留名千古。”长孙无逸望着远处的天边心中暗自说道。
“主人,你在看什么?”
“乌云来了,要下雨了,咱们回去做做准备吧。”
“诺”
一日后,李子通的“大军”卷起满天的黄沙声势浩大的把荆江郡郡城给围了一个水泄不通。而此时长孙无逸在凉亭里看着面前这个行为粗鲁的李子通,不由得细细打量着这个在隋唐历史上留下浓厚一笔的男人。这个李子通根据后世史料记载,乐善好施,颇有勇力,参加齐郡长白山起义军。待人宽厚,人心归附,遭到左才相猜忌这才率众南渡淮水。设计某算了杜伏威,但是还没等他收拢杜伏威的势力就被来整给击败了,后进据海陵县,自称大将军。大业十一年,也就是今年会自称楚王。并在隋炀帝死后的第二年,占据江都,建立吴国。武德四年也就是公元621年,为当时降唐受封为扬州刺史的杜伏威所败,执送长安。随后逃出长安,打算东山再起,被处死于蓝田县。
可是根据自己手下的十二星属回报,此人在荆江郡当阳县的所作所为可是和历史记载不符啊,当然历史都是胜利者撰写的,难免会有所美化。但是就自己投身这个时代的所见所闻,凡是普通起义者,皆沉迷于称王称霸的快感之中,真正想过改朝换代,造福百姓的可能只有出身名门的李阀了。毕竟他们从未穷过,他们起兵就是奔着改朝换代而去的。而向李子通,杜伏威之流的这些起义者,都是在受到压迫之后的一种反抗而已。等到真的拥兵自重之后,起义前的初心早已经忘记的一干二净,毕竟从简入奢易,而享受到了那权力的美好后,什么造福一方,反抗暴政那都是口号而已了。这个时代的农民起义者们受到历史的局限性太大了。
李子通在长孙无逸观察自己的时候也在观察着这个名誉江南的无逸公子。年少清秀的脸庞上有着一双和年龄不符的深邃的眼睛。让人不自觉的忽略掉他的年级和半身不遂的事实。虽然他只能坐在一个可以移动的木椅之上,但是却如同一个山岳一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李子通本能的释放出自己的煞气。可是还没等自己的煞气完全释放出去,就觉得自己的背后被一股阴冷的杀气锁定住了。李子通一时只见如芒在背,进退两难。
就在此时,从不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声音沉闷,片刻地面传来一阵剧烈的抖动。李子通感觉自己身后的杀气消失了,背后瞬间布满了冷汗,还没等他稳定心神,就见一个身高不过六尺的年轻人,身穿一件粗布衣,瞪着一双大小眼。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亭子走来。这本没什么稀奇的,可是这少年双手举着的丹炉比山庄门口的石狮子都大。李子通暗自约估了一下,这丹炉恐怕不下千斤吧。只见这少年走到亭子的一侧,轻松地把丹炉放在地上。当丹炉放在地上的时候,李子通清晰的看到这丹炉下的的青石砖陷下了两分。李子通暗自咋舌,真乃是霸王重生也,神力啊。
“少爷,丹炉安给您扛来了”少年随负千斤,却脸不红气不喘。
“士信,你这憨货,我说的是你把丹炉看好,然后来亭外等我。没说让你把丹炉扛到亭外,你让我在这炼丹制药么?”
“哎?我又听错了?”罗士信挠了挠脑袋,郁闷的说道:“那现在怎么办?”
“物归原处,从哪弄来的给我再弄回去,尤其是位置不能错,听明白了么?等你扛回去之后,你在来亭外,我有事情吩咐你做。”长孙无逸温和的说道,然后转过头冲着李子通说道:“这位李头领,让您见笑了。不知您此次来我山庄所谓何事?我观您虽有外伤但是都不严重,虽然最近精血两亏,但是将养一段时间也无大碍。”
“回禀公子,我家头领此次来访只是路过贵郡,得知公子乐善好施,妙手佛心。所以特慕名摆放而已。我们只是借道,并无冒犯之意。”毛文深深怕李子通语出冒犯,赶紧解释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