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埙之为器,立秋之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埙之为器,立秋之音
  天地初开,人类弱小之际,为了生存的祖先,通过观察鸟兽的声音而自制了一种传音之器“埙”,以提高捕获猎物的几率。

  在陕西西安的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留存着埙的痕迹。大约在7000年前就跟随先辈们在苍茫大地上尽现神威,这个人类的暗示语,在获取动物的同时,也让人类知道向大自然学习的重要性。

  埙作为礼乐之先祖,为后来的礼乐发展提供了一条优雅之路。千百年来,礼乐制度不断发展,让中国成为了一个礼仪之邦。野蛮的人类走出了最初的野兽阶段,从野性中脱颖而出,独自创造一条礼乐之道。

  宫商角徵羽为宫廷礼乐,在古代作为王侯将相的闲暇娱乐。其分为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声调悲凉。羽声相当于现代西洋乐中的A调,比变徵音高,能表现激愤或高昂的情绪,在《战国策.燕策》有:“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

  古田军号的吹响,激情昂扬的国歌也同样于礼乐之中分化而来。伟大的冲锋号记载了多少先辈烈士们的勇敢,她是时代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守护着新中国,守护着炎黄子孙。

  埙于生死存亡中而来,从猎物的口中而来,如今,雷达也是利用声呐模拟鱼群,探测鱼群来捕捉鱼群。

  埙,只是一种简单的礼乐,经过千百年发展,更加多彩。

  民间有老人去世时,会放哀乐,也表示亲人的不舍与难过。每逢喜事,也会放喜乐来庆祝有情人终成眷属。礼乐无处不在,盛世佳节处,校园活动里,寝室游戏时…

  如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埙”乐作曲越来越兴起,如《风竹》,《楚歌》,《兵马俑》等等。

  作为国之瑰宝,仰韶文化“埙”也会越来越被世人所铭记。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