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日夜思念的故乡(一)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日夜思念的故乡(一) (3 / 4)
        有一年,两颗珠宝从崖下的水洞里蹦出来撞在崖上,突然炸开,里面飞出一双男女。后来他俩繁衍了鹤庆坝各姓的始祖,人们称这里为“活石珠光”,称“活石”下的水洞为龙洞。每当晴天中午,日光直射龙洞,就有像金丝束的反光射出,传说是被黄龙吸走的那口钟的反光,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钟映日”或“金线吊葫芦”。

        登上螺峰顶,鸟瞰鹤庆坝子,四山环抱,漾弓江如带,野平畴,村庄棋布,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始知佳色此峰多”的“螺峰野色”。

        古代,由于特殊的地势,鹤庆坝子经常是旱涝交替。尤其是贯穿北部主要坝区的漾弓江,“旱则不受其益,涝则深受其害”。因此,凡愿为人民办点好事的历来主政者,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防涝疏河,防旱修潭。现在县城附近许多以“龙”命名的水潭,如西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香米龙潭、小杨柳龙潭等星罗棋布,就是历代所修筑的蓄水工程。300年前,徐霞客两次路经鹤庆时,在日记中对这些水潭作了记述,他写道:“(鹤庆城)西有黑龙、西龙诸潭,出西大山下,故川中田禾丰美,甲于诸郡。”

        此地也有这样的传说记载,这些龙潭中,以黄龙潭的景色最美。黄龙潭,又名青龙潭。传说南诏时,有个鹤庆人从大理带回一口“元化”铜钟。他到了潭东的石桥不慎将钟掉人潭中。第二天,钟不见了,原来这口钟是被潭里的黄龙吸走了。因此,人们又称黄龙潭为“吸钟潭”。黄龙潭原来的规模不大,据康熙《鹤庆府志》记:明朝嘉靖年间,鹤庆知府马卿在任上“筑堤坝,平水利,军民归心”。他了解到黄龙潭附近3000多亩水田灌溉艰难,每到栽种用水节令,纠纷不断,就叫大家将潭的面积扩宽,并在中间修筑堤坝分成上下两潭。以后不断有人对它扩修加固。1958年,黄龙潭得到了大规模的扩修,在旧堤下增修新堤,面积增加到295亩,容量达到笱万立方米。龙潭四周广植柳树,潭后山坡遍种松树。黄龙潭不仅是鹤庆重要的水利工程,而且这里潭水清澈,水映峰峦,潭中柳堤分潭为二,是县城附近避暑休闲的胜地。

        龙潭后的骨堆山透逸起伏,气韵生动。正是中午时分,风平浪静,水波不兴,潭内游艇泛来泛去,跳动着清新欢快的音符,久久地在湖面上回荡。公园附近村落,白墙灰瓦,村舍依然,环境竟然如此幽美!柳树青青,婀娜多姿,成串成串地展示着新生命。清新的公园内,游人成双成对,真是一个节假日的温馨去处。

        曾记得,自己在上高中时,龙潭的四周几乎没有啥建筑,也就是骨堆山后那些玉米地。

        有一回,学校劳动到这里搬包谷,这里最少也有几百亩地呢,我刚好碰上有一位叫刘贵喜的哥哥在这附近工作,他是农牧局下属科技站的,负责在这里嫁接树苗,我就趁机找到他,还在他那里混了一顿饭吃呢!如今那些成片的树苗都建成了公园,游客络绎不绝,非常的热闹。

        那时候呀,每一周的周六周天,我们都会来这里洗衣服,把衣服清洗干净后,往草地上一晒,和着强烈的阳光与阵阵清风,衣服很快就会干的,趁机自己还可躺在柳树下,美美的睡上那么一小会,就可收衣服走人了。

        时至今天,我们到了这儿,已面目全非,龙潭周围都变成了商品房,从前成片成片的玉米地都成了纪念碑呀!或者是公园,又不就是商品房,那有那时的清静与优雅。

        大龙潭,位于辛屯乡。我在县城读书时,去过几次。今旧地重游,别有情调。水光天色,松树翠绿,燕舞齐翔,野鸭戏水。群山环抱之中,白族民居鳞次栉比,青瓦屋顶倒映于清澈透明的潭水中,河水蜿蜒曲折穿寨而过。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这儿举行天子庙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既是物资交流大会,也是白族男女青年恋爱的季节。

        男女各聚一处,用白族语言或汉语进行对歌,随着一声声“啊咦哟——”曲曲情歌跳动着清新优美的音符,在山间田里悠扬回荡。如云的仕女和俊男在芳草径上,唱着民歌,对着调子,场面激烈。自晨至暮,整个大龙潭充满欢声笑语,洋溢着幸福生活的欢乐。

        城郊乡新华村,为白族民俗文化村。这儿男女老幼皆会做金银手工艺品,特别以我的老朋友寸发标、张立发等艺人为代表,所做金银制品,已进军来西藏,深受藏胞的喜爱。现畅销全国,闻名四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