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囚 (1 / 4)
钟仪琴未奏,
苏武节犹新。
受禄宁辞死,
扬名不顾身。
——杨炯
许多人听说过‘楚囚’、‘南冠’这类词,但不一定知道钟仪。自从杨炯作了这首诗后,钟仪琴与苏武节并列,被当做忠臣烈士的象征。
前文说过,公元前586年6月,郑国和许国挣讼的过程中失败,郑悼公一怒之下,径直投奔晋国。
这种心态可以理解,郑国的地盘和地势,比许国重要百倍。作为老大,为了一个小小的许国,竟然抛弃郑国,这让郑国上下**,转身就投入晋国的怀抱。
郑国,就是侵略者;许国,就是受害者。楚共王并没有因为郑国地理位置重要而偏袒,也没有因为许国弱小而放弃,天下公理,自在人心,这导致郑国的背叛。
为了真理和正义,这个代价可太大了。
可惜,郑悼公命不长久,第二年就突然身故。他的弟弟郑成公即位,面对一堆烂摊子,苦苦支撑。
公元前584年秋,楚国子重率军伐郑,晋国救郑。由于吴国侵入楚国的州来城,害得子重不得不放弃郑国,返回救援;从此之后,吴国对楚国的骚扰,成了习惯,害得子重往返奔波,苦不堪言。
郑国趁机打了个小型伏击战,俘虏了一个人——楚国人郧公钟仪,并把他献给了晋国。即是讨好,又是嫁祸,表明这是晋国人让我们干得,把矛盾引向晋国,让楚国人去找晋国算账。
这种嫁祸于人的方法,被很多政客使用。三国时期的孙权,杀了关羽后,为了嫁祸于魏国,把关羽的人头送给了曹操。不过这手段太低劣,很轻松被识破。
战场上,像钟仪这种俘虏太多,晋国人没在意,把他带回去后,也没有详加盘问,随手就关到一处军用仓库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