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礼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冠礼 (1 / 3)
        且说赵氏孤儿赵武,继承了赵氏的掌门人地位,将来执掌晋国政权,宽以治国,为春秋后期的南北和平,做出很大贡献。死后谥号为‘文’,也称赵文子;由于排行老大,也称赵孟,爷爷赵盾,孙子赵鞅,在史书中都称赵孟,以至于春秋时期出现了三位赵孟,一般人很容易搞迷糊。

        当他十六岁的时候,举行了一次成人加冠之礼。

        在古代,每个男子都要举行一次成人典礼,也称‘冠礼’。实际就是把头发扎城发髻,然后带上帽子,拜见各位长辈,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可以独立做事谋生,甚至可以独掌家业,有了独立自主权。

        最吸引人的,可以自己结交朋友,自己管理钱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还可以自己给自己起个新的‘绰号’。一句话,自由了!

        古人在出生后不久,父母就给起个‘名’,陪伴一生。‘冠礼’之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辈给起个‘字’,便于朋友同事之间相互称呼,原来的‘名’,只有父母长辈才可称呼。

        所以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意义相近。

        比如孔子,名丘,字尼。五十岁之前,一般称他尼父,父,表示一种尊称;五十岁之后,称他仲尼,仲,表示排行第二,后人也称他孔老二。

        到了后来,一些文人往往自己给自己起个理想的道号。比如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但是,无论怎么自由,必须担起家庭重担,负起社会责任。

        一般情况下,天子与诸侯,都是十二岁加冠,早早担负起国家重任;大夫则是十六岁;普通的士族,则二十岁加冠,被称为弱冠之年。

        赵武位列臣子,属于卿大夫级别,按规矩十六岁举行加冠礼。

        古人对‘冠礼’非常重视,这标志着一个男人走向社会,走向成熟,是一切‘礼’的开始。

        贵族的‘冠礼’,一般由父亲主持,要拜见父母亲人,完成后再拜见国君、卿大夫等。得到大家的认可,有朝一日位列朝堂,请各位多多指点关照。

        赵武举行完加冠礼后,先去拜见栾书,毕竟他是晋国的中军帅,国君之下一把手。虽然他陷害赵氏,但是,如果不铲除赵同、赵括,赵武也没机会执掌赵氏。

        此时的赵武,恐怕内心也矛盾重重。

        栾书见到赵武后,感叹道:“美啊!以前我做你父亲的副手(赵朔曾任下军将,栾书任下军佐),他外表很美,却华而不实,你要努力讲究实效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