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齐鲁龙城大战 (3 / 4)
丘,一般认为,‘四邑为丘’;甲,铠甲,这里泛指车马甲兵之类。说白了,‘丘甲’制度,就是增加赋税,增加士兵、战车、铠甲等,有点劳民伤财。
鲁国早已是‘千乘之国’,攻击不足,自保有余。面临战争,却临时增加赋税,施行‘丘甲’制度,被鲁国百姓反对,也被孔夫子讥讽,在《春秋》中留下这一笔。
像鲁国这种不强不弱的国家,长期被齐国侵扰,不得不找个强大的靠山。晋国,一直是个不错的选择。
夏季,鲁国与晋国在赤棘结盟。晋国不愿失去齐国,更不愿失去鲁国。毕竟,鲁国长期跟随晋国,可靠;而齐国与晋国地位平等,有时候难以驾驭。
冬季,臧宣叔下令:整顿军备、修葺城墙,完成各项防御措施,提前做好战争准备。
并且对众人分析道:“齐国和楚国结成友好,我国最近和晋国订立盟约。晋国和楚国争夺盟主,齐国的军队一定会来攻打我国。虽然晋国进攻齐国,楚国必然去救它,这就是齐、楚两国一起与我为敌。预计到祸难而有所防备,祸难就得以解除。”
后来的成语‘有备无患’,虽然不是源自这里,意思却没太大区别。就这样,齐楚结盟,晋鲁联合,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只等着引爆战争的导火索。
战争,说来就来,虽有预料,却没有征兆。
公元前5**春,齐顷公亲自率军伐鲁,入侵北部边境,包围了龙地(今山东泰安西南),以惩罚鲁国借兵伐齐的举动。
齐军的战力,远远强于鲁国。齐顷公的‘嬖人’卢蒲就魁,平日受到宠信,骄横跋扈。这次伐鲁,他以为龙邑弹丸之地不堪一击,故而贪功冒进,结果在城下被龙邑守军活捉,成为阶下囚。
所谓‘嬖人’,一般指身份地位卑贱,却受到宠信的人;也有解释认为,‘嬖人’就是今天的‘同性恋’,不像。这类人,没真本领,没自知之明,除了讨好,几乎一无是处,还总爱在国君面前逞能。
‘嬖人’被抓,齐顷公赶忙派人通知龙邑守军:“不要杀他,我愿意跟你们盟誓,绝不再进攻。”
战场,谁敢保证誓言是真是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