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优孟衣冠 (2 / 4)
楚庄王挺吃惊,问他何事如此伤心,别把身子哭坏了。
优孟就说:“宝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应该厚葬。我们楚国地大物博,国富民强,现在以大夫的规格安葬它,太亏待了,应该以国君的礼节来安葬。”
楚庄王一听,有道理,问:“那该怎么安葬?”
优孟回答:“请用雕刻的美玉做棺材,用最上等的梓木做外椁,拿樟木等贵重木材作装饰,再派几千名士兵挖掘坟墓,派老人和孩子背土筑坟。然后,让齐国和赵国的使节在前面陪祭,韩国和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安葬完毕之后,再为它建立祠庙,用猪、牛、羊各一千头的太牢礼来祭祀它,并且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进行供奉。”
如果真的如此厚葬,定会被盗墓贼翻个底朝天。
紧接着,优孟又说:“诸侯各国如果听说大王这样厚待马匹,肯定影响深远,都会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自己一意孤行,竟然错到如此地步。他急忙站起来,请教该怎么挽救呢?
优孟说:“请大王按照按照牲畜的方法安葬它:在地上堆个土灶,用大锅当棺材,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来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肠胃里。”
直接交给厨师即可,哪来那么多的废话。楚庄王也不介意,立刻按照优孟的建议,把马交给宫中主管伙食的官员,并且一再叮嘱:管好你的嘴巴,不要把这件事传扬出去。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楚庄王知错能改,终成霸业;优孟善于婉转进谏,常常能达到意外的效果。
不过,司马迁的这段记载,明显有编造的痕迹,也不知他从哪里看到这段故事。春秋时期,晋国还没有被瓜分,哪来的韩、赵、魏三国?作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难免也有低级失误的时候。
优孟的所作所为,孙叔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这种人,以国家为己任,往往自视清高,瞧不起那些脑满肠肥的贵族,对于人才,却很重视。
所以,孙叔敖对优孟非常友好,俩人结为君子之交。
孙叔敖病重,临死之前,把儿子叫到身边,特意告诫:“我死之后,你一定很贫穷。实在没法过日子,就去拜见优孟吧,只要告诉他,你是孙叔敖的儿子就行了。”
活着的时候,家徒四壁,没有余财,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死了以后,家中逐渐没落,更加穷困。作为楚国令尹,孙叔敖与子文一样,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