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厥貉之会 (3 / 5)
当时,晋国的老臣多数去世,赵盾刚刚执政,还没有完全挑起大梁。
公元前618年,晋国的内部,经历一场政治大清洗。赵盾先后杀死五位大臣,终于完全掌握晋国的政权。晋襄公去世后,孩子尚且年幼,国家大事全部由赵盾一人决定。
秦、晋之间又是战争不断,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南方,这给了楚国北上争锋的良机。
楚国一位叫范山的大臣,看到了机遇,他为楚穆王分析当时的形势,建议道:“晋国国君年少,其目标不在于称霸,我们向北征伐诸侯,一定可以得志。”
首当其冲的,当然还是郑国。
楚军陈师狼渊(郑地,今河南许昌市西南),攻打郑国。郑军一面求救,一面迎敌,结果大败,楚军囚禁了郑国的公子坚、公子尨和乐耳。郑国苦等晋国援军不到,又吃了败仗,只好与楚国讲和,表示愿意臣服。
等到赵盾集合宋、鲁、卫、许等国大军,来到郑国城下,楚军早已撤退。大老远跑一趟,赵盾也没有为难郑国,毕竟郑国尽力了,责任在于自己救援太迟。
其实,他真正担心的,是晋国内部不稳,故而根本不想开战,很快就率军回国了。
夏季,楚军伐陈,攻克壶丘(陈地,今河南省新蔡县东南),理由是陈国顺服晋国。这简直就是无赖理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秋季,楚国派遣公子朱再次伐陈,陈国人奋起反抗,竟然打败楚军,活捉了公子朱,取得局部胜利。但是,对于陈国来说,战胜楚国,值得高兴吗?那只能增添楚穆王的怒火,引来更大的灾难。
陈国人感到害怕,最后客气送还俘虏,请求讲和。
郑、陈先后归顺,蔡国则一直臣服楚国,下一个,就轮到附近的宋国了。
公元前617年秋,陈共公、郑穆公在息地会见楚穆王。此人太蛮横,连父亲都忍心杀的人,可见多么凶残。陈共公、郑穆公战战兢兢,几乎把楚穆王捧到天上。
没办法,打不过,只能服软,只能卑躬屈膝阿谀奉迎。相对而言,蔡国长期跟随楚国,蔡庄候反而显得更自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