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死不瞑目(一) (2 / 4)
公元前628年,秦、晋爆发‘崤之战’,战争的矛头转向西北,楚国的压力大大减轻。
前文说过,公元前627年冬季,晋国派遣阳处父率军讨伐蔡国,楚国不能容忍,令尹斗勃率军与阳处父在泜水对峙。后来,阳处父骗的斗勃退军三十里,自己敲着得胜鼓,唱着得胜歌,大摇大摆回到晋国。
其实,渡河与不渡河,都是阴谋,斗勃注定要钻入圈套。他傻等了几天才知道,晋军已经撤退,也只好率军怏怏而回。
再说楚国的太子,名叫商臣。
如何确立太子?历代帝王都为这个问题头疼不已。因为这个位置非常关键,如果选择错误,给国家,给个人,都会带来无穷危害,楚成王也不例外。
按照《周礼》,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楚成王也来效仿。最初,他想立老大商臣为太子的时候,心中还有些犹豫,总感觉有些不妥。关键时刻,他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自己无法决定,却把难题抛给了令尹斗勃,问道:“你看,让商臣当太子怎么样?”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绝对考验大臣的智商。
因为自己未来的前途,就在这一句话上。如果回答不好,不仅自己要掉脑袋,自己的亲人族人,都要受影响。毕竟人家是父子,一个是现任国君,一个是未来的接班人,谁都得罪不起。
聪明的大臣,往往都避开这个话题,轻易不掺和其中。
斗勃这个人,比较实在,说白了,就是‘缺心眼’。从他被阳处父的小把戏欺骗就可以看出,遇到大事缺少谋略,处理问题不能‘三思而行’。在那个尔虞我诈的环境下,这类人,结局多数不理想。
现在,面对国君的疑问,斗勃根本不考虑后果。他认为,楚王的年纪还不算大,内宠又多,如果立了商臣,将来后悔,就会产生祸乱;而且楚国的太子,常常适合选择年轻的,不适合年长的。
本来,这些话已经很过分,基本就是对商臣的否定。那是人家的家事,国君心中有杆秤,作为大臣,无论多么受宠信,跟国君关系多么亲近,绝不能随便肯定或否定太子的人选,最好就是装糊涂。
选对了,固然万事大吉;选错了,后患无穷。
但是,斗勃不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说出了另外一番话:“商臣的眼睛像胡蜂,声音像豺狼,是个残忍不仁、冷酷无情的人,不适合立为太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