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治国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里奚治国 (2 / 4)
        百里奚很惭愧,自己也被装进去了,故而就拒绝了公孙枝的请求。

        公孙枝很郁闷,这事,越闹越糟。如果他洗把脸,清醒一下,保持沉默,等候发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刑不上大夫’,身为朝堂大臣,昔日颇有功劳,顶多罚点俸禄,或者警告一下,换个岗位。

        但是,他实在太郁闷了,就是想不开,又跑到闹市,跟一些不相干的市井之人,叙述自己心中的苦闷。

        这下性质就变了,胡言乱语,拿国家大事当儿戏。虽然公孙枝是自己的恩人,既然触犯法律,决不能纵容;百里奚命令官吏,去,把公孙枝抓起来,论罪行罚。

        治理大国,并非易事。百里奚很重视恩情,愿意替公孙枝说情;但该定罪的时候,也不能徇私枉法。

        这个故事,显然有夸张的成分,公孙枝也是贤臣,可不是那种不懂规矩、口无遮拦的人。

        《史记》中记载一则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百里奚的治国之道。

        稍微学点历史的人,都应该听说过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改革派代表人物,一手把秦国带入豪强行列。他原本是卫国人,姬姓,也称卫鞅、公孙鞅,比百里奚晚了大约三百年。

        因得不到重用,听说秦孝公招贤纳士,于是离开卫国,投奔秦国,经过挖门盗洞找关系,很快受到秦孝公重用,甚至把他比作自己的管仲。后来,秦孝公封他商邑十五(今陕西商洛市),故而称他商鞅。这里的商,在春秋时期,属于鄀国的一部分。

        秦国虽然经过百里奚的治理,易风化俗,到了战国时期,仍然被称作‘西戎’,民风彪悍,擅长作战。历代国君奋发图强,相对于中原,还是落后很多。

        但是,秦国依山带河,地处偏远,诸侯只顾着争夺中原大地,没人到蛮荒的西部抢地盘。虽然落后,秦国并没有经历大型战火的洗礼,在吞并了一些戎人部落之后,保持了强大的国力。

        秦国真正开始强大,就源于商鞅变法,他的最基本理念,就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商鞅提倡农桑,奖励军功,同时废黜贵族的世袭特权等等。这一系列改革,百姓受益,却得罪一批贵族。

        几年之后,秦国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但是,他的法制有一个致命弱点——酷刑。其中连坐(一人犯法,周围遭殃)、车裂(五马分尸)、劓刑等都十分残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