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愚不可及吗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的愚不可及吗 (3 / 4)
        宁俞是卫国的贤臣,声望很高,深得卫国人敬重。有他盟誓,人心安定,大家答应接纳卫成公回国,并且约定了进城日期。

        宁俞好不容易安定了内部,眼看一切顺利,但是,当他不在的时候,卫成公心志不坚,又听信小人之言,对弟弟叔武产生疑虑。

        当然,这也是国君的通病,总怀疑别人会篡位,夺取他的江山。经历这么多风波,叔武摄政,国人信服,还能甘心把位子还给自己吗?这就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于是,卫成公听信谗言,提前回国,想搞个突然袭击。事发突然,面对卫成公强硬的做法,宁俞没能阻止住。

        不是他不劝阻,而是从来不坚决劝阻。

        每一次,宁俞都能提出正确合理的建议,但多数不能得到国君的认可。而他这个人,不愿意得罪国君,也不能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说白了就是明哲保身。

        宁俞是个智者,后来的孔夫子评价他:“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就是: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赶得上;但他装傻的做法,别人根本学不到。成语‘愚不可及’,就出自宁俞,属于真正的大智若愚类型。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愚不可及本来是褒义,夸奖宁俞的。所以,如果有人训斥你‘愚不可及’,不要生气,与大贤人比肩,这是很高的待遇。

        公元前623年,宁俞还曾出使鲁国。

        鲁文公设宴招待他,为他赋《湛露》和《彤弓》两首诗。宁俞听了,既不辞谢,又不赋诗回答。鲁文公觉得奇怪,都说宁俞贤能,怎么不懂礼貌?于是派使者私下探问。

        宁俞说:“我还以为是在练习演奏呢。从前,诸侯正月朝拜天子,天子设宴奏乐,赋《湛露》这首诗;诸侯听取命令,把天子的敌人当作敌人(敌王所忾),献上自己的功劳。天子赐给他们红色的弓一把,箭百支;黑色的弓十把,箭千支,以表彰功劳。自己是来鲁国表示友好的使者,感谢君侯的赠宴,不敢承此大礼,自取罪过。”

        同仇敌忾中的‘敌忾’,就来自这里。鲁国人认为他知‘礼’,热情招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