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帅(一) (2 / 4)
子文说道:“我是以此来‘靖国’(安定国家)。有了大功而不让他居高位,这样能让国家安定的人有几个?”
话说到这个地步,蒍吕臣只好保持沉默。为了预防国内叛乱,必须安定人心,奖励有功,这也是治国之道;但子玉血气方刚,对外带兵作战,恐怕要吃大亏。
前文说过,公元前635年秋,秦、晋联合讨伐楚国的附属鄀国。其实,晋国只是虚张声势,真正的主谋,是秦国。
开始,楚国并没当回事,以为只是边境冲突,所以令尹子玉也没太重视。他没有亲自出马,而是派大臣斗克(若敖氏)和屈御寇(屈氏家族),率领申县、息县的军队,前去戍守鄀国的商密(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
他们把军队驻扎在析地(今河南省西峡县,也称白羽),作为商密的援军。秦军并没有直奔商密,而是绕过析地,同时捆绑着自己士兵假装俘虏,黄昏时分逼近城下,包围商密。
到了深夜,秦军燃起篝火,掘地为坑,歃血为盟,最后把盟书放进去,假装与斗克、屈御寇盟誓的样子。
商密人一看,以为被楚国人出卖了,感到害怕,慌乱中互相奔走相告:“秦军已经占领了析地,我们被楚国人出卖了!”消息迅速传遍全城。
秦与楚联合,根本没法抵抗,商密人主动投降了秦军。
这是一次经典的反间计,非常成功,不过规模较小,并没有造成很大的轰动效应。
随后,秦军回师袭击楚军,斗克和屈御寇疏于防范,导致楚军大败,这两位也成了俘虏。直到八年以后,秦、楚和好,放归斗克,促成了秦、楚的联合,也算有功之臣。楚庄王时期,由于不被重用,斗克曾劫持楚庄王,差点改变历史大趋势,后来被杀。
再说令尹子玉,听说鄀国投降,楚军失利,大吃一惊,赶忙率领大军前去救援。但秦军取胜之后,无心恋战,押着斗克和屈御寇,满载战利品急匆匆回国了。
子玉不甘心吃亏,奋力追赶秦军,希望能挽回败局,却没有追上。
这是一次重大失误,子玉难辞其咎,让他在楚成王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恰巧,顿国国君迫于陈国压力,逃亡到楚国避难。为了减小自己的罪责,子玉率军包围陈国,把顿君送回去,也算将功折罪。不过,顿国后期还是被楚国所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