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去父母之邦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必去父母之邦 (1 / 5)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

        未能侍人,焉能侍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这副对联出自清朝人手笔,与柳下惠的生平为人颇为相近。‘不容于尧舜之世’,指的是后来的孔夫子,‘何必去父母之邦’,则是对柳下惠无上的褒奖。

        自从齐桓公死后,诸侯散乱,大战不多,小战不断。

        晋文公拯救了周襄王,但卫文公灭亡了邢国,邾文公灭亡了须勾,这都引起不小的震动。

        公元前635年冬12月,新即位的卫成公,好心调停鲁国和莒国的关系。鲁僖公、卫成公和莒庆,在曹国的洮地(今河南省濮阳县白堽乡西南)结盟,彼此宣誓友好,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挑动着一些野心家的神经。

        这位莒庆,应该是莒国的老臣,公元前667年,他曾经去鲁国,迎娶鲁庄公的女儿叔姬。诸侯的女儿,不得国君允许,一般不嫁给大夫,级别相差悬殊,可见莒庆有其优点。

        按礼:卿不会公侯。鲁僖公、卫成公能同意莒庆参加会盟,给足莒国面子。

        鲁国与莒国的这次恩怨,起源于当初庆父之乱。因为一些贿赂的缘故,鲁国和莒国在郦地(不详,或在临沂市沂南县境内)大战一场。当时季友还活捉了莒君的弟弟莒挐,莒国吃了大亏,双方关系一直紧张。

        齐国乐于看到鲁国、莒国不和,因为作为邻居,齐国很想吞并这两个国家,所以没有居中调停。

        卫成公则不然,他是真心想做一件好事。因为他的父亲卫文公姬燬在世的时候,就想完成这件好人好事,结果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先驾鹤西去了。

        这次卫成公如此积极,也算是做一次孝子,了结父亲的遗愿,而且做的很不错。

        作为局外之人,人家一片孝心,替鲁莒谋和平,这让两国非常感动。公元前634年春正月,鲁僖公和莒子、卫国大臣宁速,又在莒国的向地结盟,重温旧好。

        洮地、向地的两次结盟,引起齐孝公的强烈不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