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援北狄 (1 / 4)
自从齐桓公去世后,中原没有谁能让诸侯信服,出现了权力的真空,各小国家成了一片散沙;宋襄公曾想会合诸侯,终因实力有限,败于泓水,伤重而亡。
当时楚国实力强大,小国纷纷臣服,最早的就是郑国。
郑国位于中原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初齐桓公为了得到郑国,多次与楚国对峙。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对楚国的实力,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打击。
自从齐桓公去世,郑国没有了依靠,只好乖乖的向楚国低头。没办法,小国寡民,生存不易。就像今天中东的伊朗、**、叙利亚一样,被人欺负的惨不忍睹。
郑国近处有个滑国(今河南偃师市附近),是个姬姓小国,平时依附郑国。估计滑君看不惯郑国对楚国低三下四的态度,或者有其它的利益,所以背叛郑国,转而依附卫国。
公元前640年夏,郑国军队讨伐滑国。若论军事实力,郑国打不过齐、楚,收拾滑国还是很轻松的。滑国弱小,反应敏捷,好汉不吃眼前亏,立刻表示臣服,且送上礼物,郑国随后撤军。
但是,郑国军队前脚离开,滑国后脚照样依附卫国。
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纯粹小人作风,给郑国造成很大麻烦。当然,对于郑国来说,早期夹在齐楚之间,后来夹在晋楚之间,今天投靠这个,明天投靠那个,比滑国还过分,差点被灭掉。
郑文公非常愤怒。公元前636年,派公子士洩、堵俞弥带兵再次进攻滑国。
滑国依然打不过,卫国又忙于对付邢国,也无暇救援。滑国虽然狼狈,毕竟是姬姓封国,通过其他渠道,竟然请动周襄王,派使者调停。
周襄王派大臣伯服、游孙伯,到郑国为滑国求情,希望看在王室、看在大家都是一脉相承的份上,和平共处。
此时天下纷争,周襄王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却军事实力有限,只有一个虚挂的头衔。各路诸侯根本不把王室放在眼里,甚至最讲究礼仪的鲁国,许多年都不去朝贡,害的周桓王在公元前697年,不得不亲自张嘴要车马。
看到周襄王的使者,郑文公气就不打一处来。
起因,还要回到他的父亲郑厉公身上。当初王子颓之乱,周惠王被迫躲避到郑国,郑厉公与虢公携手平定叛乱,护送周惠王归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