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的清明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介子推的清明 (1 / 6)
        晋国安定后,晋文公听从赵衰、狐偃等人的意见,减免赋税,布施恩惠,救济贫困,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宽免劳役,鼓励农业,提倡互助,宣扬德教,推荐贤良,敬事老人,礼待宾客。(《国语》)

        晋国的面貌和风气,焕然一新。

        国内安定后,开始封赏。对于曾经有异心的人,就不惩罚了;但是,对于有功之臣,必须奖赏。大家千辛万苦,鞍前马后奔波了十九年,各种罪都尝过了,就是等待这一天。

        然而,晋文公封赏功臣,无意中漏掉了一个人,虽然那人没有得到封赏,却也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

        封赏已经过去很久,其中有个人,一直在盼望着,盼望着,却一直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那人名叫壶叔,跟随重耳流亡十九年,主要为他管理车马,也是劳苦功高。

        眼看许多从亡者都得到封赏,迟迟没有自己的名字。

        壶叔终于沉不住气,以为晋文公把自己忘了,于是亲自去提醒晋文公:“君王三次赏赐功臣,都没有提到我,请问我有什么罪过吗?”

        晋文公笑了笑,一招手,把他叫到身边,然后说:“用仁义教导我,用道德规劝我,这应受到上等赏赐;用行动辅佐我,终于使我获得成功,这应受到次等赏赐;承担弓箭的危难,给我立下汗马功劳,这应受到再次等赏赐。假如只是用劳力侍奉我,而没有弥补我的错误,这也应受到再次等赏赐。所以三赏完毕,就会轮到你了。”(《史记》)

        壶叔听了,惭愧无地;国人听了,皆大欢喜。

        与壶叔、寺人披、头须不同,有个人,也从亡十九年,却被晋文公忘得一干二净。也许,那个人太普通了,就是个寻常百姓;更也许,那个人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总之,回国之后,晋文公把他抛于脑后。

        唐朝大诗人杜牧,曾经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