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大欢喜的绑架案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皆大欢喜的绑架案 (2 / 5)
        当初乞讨的耻辱,想起来即害怕又丢人,真的不愿再流浪了。晋国内部比较安宁,无机可乘,自己也五十多岁的人,想开了,该放弃一些不现实的想法,准备终老齐国。

        当齐女劝他应当为回国而努力时,他说出一句经典台词:民生安乐,谁知其他?(《国语》)

        那意思:人生就是为了享乐,管不了那么多了!典型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太有超前意识了。如果在我的父辈那一代,恐怕要被开大会批斗,还要关进牛棚。

        重耳是真不想走,美女陪伴,锦衣玉食,还要什么追求?‘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对于重耳来说,留下来,就是最好的人生选择。

        但是,他的一群手下不干了。十余年来,抛家舍业,冒着巨大风险跟随他到处奔波,甚至要饭当乞丐,为什么?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建功立业、攀龙附凤、名垂竹帛嘛!

        现在,他竟然想安逸的定居下来,想放弃自己的使命,想安乐死。如果这样,大家都将一事无成,跟着陪葬。不行,绝不能让这个人老死在这里,那样一世功名,尽成土灰。

        此时,诸侯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

        齐桓公已死,齐孝公能力有限,诸侯纷纷背叛,齐国逐渐失去了霸主的地位;宋襄公想继承霸业,可惜心有余力不足;南方的楚成王兵强马壮,对中原虎视眈眈。

        关键一点是,晋国的晋惠公,他生病了,而且病情有加重趋势。他的儿子姬圉在秦国做人质,为此,在公元前638年,竟然私自逃回晋国;名义是看望父亲,实际就是稳定晋国局势,保住自己的权位。

        晋国内部已经有了纷乱的征兆,这是一个很好的回国机会,必须提前谋划。

        狐偃知道,齐国,已经不可能帮他们回国执政了。最好离开这里,寻找新的赞助者;同时,又担心重耳贪恋温柔之乡,老死在这里。怎么办?总不能把他绑走吧!

        于是,狐偃邀请了另外几个人,在一株桑树下,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有机会的时候不主动回国,没机会的时候却要谋划回国。说实在的,这种以‘仁义’为幌子的做法,不实在,很虚伪。

        本来,为了防止泄密,这次小型会议是秘密进行,只能几个内部人员参加。

        为了防止隔墙有耳,会议特意选在一棵大桑树下,周围一片空旷,绝对不会有人偷听。不过百密一疏,他们怎么也没料到,头顶的树叶里,还隐藏着一双眼睛,支着耳朵,静悄悄地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桑树,绝对是很好的一种树,因为它的果实桑葚营养丰富,味道好极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