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要瞧不起乞丐 (1 / 3)
且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公元前651年11月回到晋国。然而,由于背信弃义,天怒人怨,公元前645年秋,在韩原被秦军打败,晋惠公当了几个月的俘虏,其详细情况,将来再谈。
当年11月,经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付出一些代价,晋惠公终于安全回国,只是‘俘虏’的名声难听点。
其实,在秦国当俘虏期间,他最怕的不是被砍头。最怕的是什么呢?最怕二哥重耳趁机回国掌权。那样,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生命,而是一切。
因为这一年的秋季,狄国趁着晋国失败,大举入侵,占领狐厨、受铎,渡过汾水,到达昆都。北狄入侵,原本不算什么,但是,这背后难免让人联想到重耳的影子。
所以,晋惠公回国之后,决定派那位寺人披,招募勇士,去狄国搞一次暗杀行动,铲除心腹大患。
这种事需要严格保密,只有突然一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就像曹沫劫持齐桓公一样。当初的披太监,曾经砍掉重耳的衣袖,也害怕他回国报复,接到夷吾的命令后,慨然应允。
而且,这次披太监非常积极。他太清楚突然袭击的重要性,原本,晋惠公要求他休整三天,征集勇士,然后出发。
这位披太监为表忠心自作主张,认为三天后容易走漏消息,难以保证成功,必须迅速出发。所以,他只用了一天时间,搜集几个二流杀手,乔装打扮后,风驰电掣地上路了。
他这种敬业的态度,差点要了重耳的命,也差点儿改变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
国内重耳的支持率太高了,高的难以想象。比如他手下的狐毛、狐偃、魏犨、赵衰等人,家族势力遍布晋国朝堂;可以说宫廷内外,到处都有耳目,晋惠公根本想不到。
因此,刺杀重耳的消息,还是走漏了出去。
据《东周列国志》描述,是老臣狐突透漏的。他是狐毛、狐偃的父亲,也是重耳的外公,儿子跟着重耳跑了,他没有召回,反而引以为荣。但到底谁泄密,正史没记录。
重耳原本不着急,后来听说披太监一天就没了踪影,内心也慌了。自己在明,他们在暗,突然袭击,防不胜防。
于是,赶忙与赵衰、狐偃等人商议对策。
狐偃说:“当初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安乐,而是为了大事。我们在此地居住很久了,这样会停滞不前,苟且安逸,岂能振作?当年不去齐、楚,是因为道路遥远,现在养精蓄锐十二年,可以出发了。管仲去世后,齐桓公身边多是谗佞小人,他年纪大了,难免怀念昔日的盛况,会谋求与远方的诸侯搞好关系。我们去投奔,一定会得到亲近。”
此时此刻,齐国的管仲、隰朋已经去世,齐桓公的霸业到了尾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