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申生伐东山 (一)谗言与忠谏 (1 / 3)
随着时间推移,奚齐也六、七岁了,正是最可爱的年龄,骊姬铲除太子申生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要达目的,不论是阴谋还是阳谋,必须一步步实施。
铲除国家太子,谈何容易?即使骊姬容颜明媚,乱人心绪,毕竟晋献公和申生是父子,‘虎毒不食子’啊!要想让晋献公心甘情愿杀了儿子申生,不是甜言蜜语加超颜美色就能摆平的。
翻看古今中外历史,作为国君都有一个通病:害怕失去权力。对于他们来说,失去权力,就失去生命,失去一切,莫说是大臣,即使子孙也不能相信。
骊姬就抓住了这个弱点。
当然,这并非她的创意。她虽然美丽,从她的所作所为来看,却称不上聪明,甚至很愚钝。这一切的背后,难免有那个戏子优施的坏主意。
某天夜半时分,骊姬在枕席间向晋献公泣诉:“我听说申生仁慈爱民,实力强大,这是别有用心。他现在总说我惑君乱国,只怕会以国家利益为借口,武力威胁你啊!现在你还健在,准备怎么应对呢?何不杀了我,不要为了一个女人,让百姓遭难。”
这世道,用心险恶的人,往往污蔑别人心怀不轨,把好人描成坏蛋,把善念毁成恶毒,把忠谏辩成谗言。自己却表现的像个圣人一样,言辞冠冕堂皇,理直气壮。这种人,敢面对全世界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脸不红心不跳,纯粹痞子作风;但不服不行,这类人往往还能当上总统。
骊姬一句话直击要害,不相信也要产生疑惧。
晋献公虽然岁数大了,还不是老糊涂,诧异地问:“他关心百姓,难道会不爱自己的父亲吗?”
在优施的教导下,骊姬等的就是这句话,说道:“我担心的就是这个啊!我听说施行仁义和效忠国家不一样。施行仁义的,把爱自己的亲人称作仁;效忠国家的,把安定社稷称作仁。为了百姓而不爱私亲,大家会更加拥戴他;虽然开始有弑君的恶名,可是最终能得到忠于国家的美名,用后来的善行掩盖掉前面的罪恶。民众总是追求利的,杀了国君而让民众得到厚利,谁还会反对他呢?杀了父亲但没有施恶于他人,民众有谁还会背弃他呢?如果大家都得利而受宠,他的志向实现使大家高兴,就会更拥戴他,谁能不被他迷惑?如果纣王有个好儿子,把纣王杀了,却把国家治理的很好,这样就不会被周朝灭掉。同样是死,就不必借周武王之手了,而且商的国祚也不会中断,祖宗也得到祭祀,谁还会追讨他的大罪呢?你现在不决定,等到大祸临头就来不及了。”
这几句话,分析的头头是道,简直就是专家教授级别。
各位都知道‘玄武门之变’吧,我猜测李世民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看过《国语》中的这段高论;剩下那百分之一的可能,就是他的谋士给他的推荐。
他杀了大哥太子李建成,差点把老爸也杀了,但是没有人觉得有何不对,历史依然给他一个很高的评价。因为,他是个明君,他创造了‘贞观之治’,得到了民众的认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