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顶梁柱的倒塌 (1 / 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在这个地球上,不论帝王将相,不论圣贤先知,死亡对大家最公平,任何人难逃此劫。而帝王君候,贪恋荣华富贵,往往最怕死。
自从葵丘之盟后,齐桓公的霸业虽然达到巅峰,但是,杞国危机,徐国被围,黄国被灭,戎狄在王室四周猖獗,楚国不断歼灭近处小国,秦、晋同时兴起,他的霸业,已经面临各方的挑战。
公元前646年春,由于杞国不断遭受淮夷的攻打,齐桓公号召诸侯,在缘陵(山东昌乐县东南古营丘)筑城,准备把杞国迁到那里。结果诸侯带的工具参差不齐,工程干到半途,纷纷撤退。
齐桓公的霸业,开始凋零。
再说管仲,一者年纪渐长,再者多年劳累,不知不觉中,病入膏肓。齐桓公前去探望,眼看管仲难以康复,生死离别之际,问道:“仲父的病已经很重了,如果不幸就此不起,国家政权托付给谁呢?”
面对齐桓公的疑问,他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保持沉默。
其实,管仲已经考虑很久,这个国家,不缺人才,同时,也不缺奸佞。人才,是国家的栋梁;奸佞,是国家的蛀虫。如果人才不能得到重用,一个奸佞,就可以毁掉几十年的业绩。
齐桓公又问:“鲍叔怎么样?”
鲍叔牙,绝对是个人才,但是有个‘缺点’——太正直。他的眼里容不得沙子,特别面对坏蛋小人,绝不留情。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正直的有些过分,即使对齐桓公的过错,也是毫不留情指出。
有一次,齐桓公宴请管仲、鲍叔牙和宁戚。席间喝的高兴,齐桓公想炫耀一下功劳,于是对他们说:“如今我已经称霸,你们何不向我祝贺一番?”
鲍叔牙当时就站了出来,举着酒杯祝贺道:“我祝贺国君,不要忘记当年离开齐国去(逃)往莒国的那一幕;祝贺管子不要忘记被囚禁鲁国那一幕;祝贺宁戚不要忘记在车下喂牛那一幕。”
三句话,让君臣三人相视苦笑。这是祝贺吗?分明是讽刺,是揭短,让人难堪。换作别人,早就恼了。
鲍叔牙的性格,可见一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